烧结工艺对钛酸锶钡陶瓷结构的影响1.PDF

烧结工艺对钛酸锶钡陶瓷结构的影响1.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烧结工艺对钛酸锶钡陶瓷结构的影响1 李 卓,樊慧庆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凝固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72 ) E-mail: hqfan3@163.com 摘 要:采用不同的固相烧结工艺,分别在1300℃~1320℃制得了纯钙钛矿相结构的热释电 钛酸锶钡(Ba0.7Sr0.3TiO3 )陶瓷。X射线衍射结果进行了相结构的分析,在衍射角2θ=45°时 没有峰分裂,但在75°时存在峰分裂,其室温下为伪立方相结构,c/a值均大于1,分别为1.0055, 1.0039,1.0034;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随着烧结温度的 D (h,k ,l) kλ 提高,陶瓷晶粒度变小,合适的控制退火温度避免晶粒异常长大。谢乐公式 βcosθ 计 算晶粒大小的结果表明,钛酸锶钡陶瓷有取向生长的趋势。 关键词:钛酸锶钡;相结构;组织形貌;取向生长 中图分类号:TN304 1. 引言 铁电材料,尤其是钛酸锶钡(BST )作为陶瓷材料应用于铁电存储器、移相器等领域近 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研究[1-3] 。BST在其相变区介电常数ε、介电损耗tanδ会减小,热释电 r 响应增强,从而使其有着优良的热释电优值因子FD ,这对于提高热释电探测性能有着巨大的 潜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工艺分别在1300℃~1320℃制得 了纯钙钛矿相结构的热释电钛酸锶钡(Ba0.7Sr0.3TiO3 )陶瓷,分析了不同烧结工艺下 Ba Sr TiO 陶瓷的相结构及组织形貌,有助于非制冷热成像领域的研究。 0.7 0.3 3 2. 实验 本试验采用分析纯BaTiO3 (纯度≥99 %)、SrCO3 (纯度≥99 %)和化学纯TiO2 (纯度≥98 %),按化学计量比进行称料、混合,以水为分散剂球磨12小时(采用自制的滚动式球磨机) 使原料混合均匀,之后在烘箱中80℃干燥6小时,压大块后在1050℃预烧4小时,碾碎并进 行二次球磨使粒度细化,干燥后研磨过60 目筛,制成直径1.0mm,厚度1.5mm的薄片试样, 分别在1300℃、1320℃下以5℃/min 升温速率进行最终烧结4小时,随炉冷,制得 Ba0.7Sr0.3TiO3-1陶瓷(BST1 )和Ba0.7Sr0.3TiO3-2陶瓷(BST2 )试样。同时对BST1样品在 950℃下退火2小时得到Ba0.7Sr0.3TiO3-3 (BST3 )陶瓷试样,表1给出不同实验工艺参数的 对比。用X射线衍射仪(XRD; X’Pert PRO MPD, Philips, Eindhoven, Netherlands)进行了相结构 的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Mode JSM-5610LV, JEOL Technics, Tokyo, Japan)对其表面 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 表 1 为不同烧结工艺条件下的参数 预烧温度 烧结温度 降温方式 试样 升温速率 和时间 和时间 (退火工艺) BST1 1050 ℃/4h 1300 ℃/4h 5 ℃/min 随炉冷 BST2 1050 ℃/4h 1320 ℃/4h 5 ℃/min 随炉冷 BST3 1050 ℃/4h 1300 ℃/4h 5 ℃/min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