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志-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王宏治.pdfVIP

法学志-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王宏治.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一 导  言 法学,亦称法律学,在中国起源很早,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 初步形成。中华法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以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为 主要研究对象,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法学,在 其创立初期称为“刑名法术之学 ”或“刑名之学 ”,汉 以后又称“律学 ”。 法学既以法律为主要研究对象,故其 出现也当在社会上 已经有 了较 完整的法律体系后,特别是成文法出现以后。因此,法学可以说是法 律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产物 。但是,伴随着法律的产生,人们即已开 始对法律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探讨、研究,认识逐步深化 ,于是,出现 了 早期的法律思想,这是原始法学产生的基础。尽管那时人们对法的认 识还很肤浅,但毕竟 已在对法的观念以及相关的社会现象进行探索。 一 、中国古代 “法 ”观念 的演变 (一 )有 关“刑 ”、“律 ”、“法 ”的概 念 中 国古代 有 关“法 ”的观 念是 以“刑 ”的形式 出现 ,大 约始 于夏 朝 。 按传 说 ,甚 至 早 到黄 帝 时代 ,蚩 尤 即 已将 刑 改称 为“法 ”。刑 字 原 写作 “井 ”,《易 井卦 》注:“井 ,法也 。”古文“井 ”与“刑 ”通用 。又 《风俗通 》: “井者 ,法也 ,节也 。”《越绝书 记地传》载:“祀 白马 禹井 。”禹井 ,即禹 第 2 页 刑 ,或称为 禹法 ,是夏代法律 的总称 。《左传 昭公六年》:“夏有乱政 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这里所说的禹 刑、汤刑、九刑 ,以及 后来 的 吕刑、刑 书、刑鼎等 ,都 是 当时法 律 的通 称 。又 《礼记 王制 》:“刑者 ,侀也;侀者 ,成也,一成而不可变也 。”这 里 的“侀 ”字 ,指 的是古人铸器用 的模具 ,又称“型器 ”。型器可规范所 铸器物的型制,引申为法律,则是说法律可规范人们的行为,故 《尔 雅 》说:“刑 ,常也,法也 。”对违反法所规范的行为者 ,往往采取强制手 段或暴力手段加以制裁。这样,刑不仅仅是一般法律的通称,而且又 专指对违法者的制裁手段,即刑罚。实际上,中国古代人们始终是将 法理解为刑事处罚,将法与罚作为一体,刑既具有现代刑法的含义, 又表现为古代刑罚的形式。古文“井 ”字,又写作“荆 ”,据 《说文解字》: “荆 ,罚罪也 ,从井 ,从刀 。”就是说要对违法者施刑 。《尚书 吕刑》: “苗 民弗用灵 ,制 以刑 ,……曰法 。 尚书 大 禹谟 》:“刑 期 于无 刑 。” 《周礼 小 宰 》:“不 用 法 者 ,国有 常 刑 。”在 此 ,刑 指 的是 刑 罚 ,由此 , “刑 ”又成为各种行刑方式 的总称 。《周礼 蜡 氏》注:“刑 者 ,黔 劓之 属 。 慎子》称:“斩人肢体,凿人肌肤谓之刑。”故 《玉篇》概括为:“刑, 罚之总名也 。” “律 ”,在古代最原始 的含义是指音乐的音律 。《汉书 律历志》: “律十有二 ,阳六为律 ,阴六为 吕,率 以统气类物 。 说文解字》:“律, 均布也。”段玉裁注曰:“《易》曰:‘师出以律’;《尚书》:‘正月,同律度 量衡’;《尔雅 坎》:‘律,铨也’。律者,所 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故 曰:均布 也 。”这 里提 到 的范( )字 ,当为竹 字头 。据 《说 文解 字 》: “范,法也 。从竹 ,汜声 。竹 ,简也,古法有 《竹刑》。”段玉裁注 曰:“说从 竹之意,法具于简书,故范从竹也。《左传》曰:‘郑驷颛杀邓析而用其 竹刑。竹刑者,刑罚科条载于竹简也。’ 《通俗文》曰:‘规模曰范’,玄应 曰:‘以土 曰型,以金 曰镕 ,以木 曰模,以竹 曰范。一物,材别也 ’。”是说 律与范等模具的作用是一样 的,用 以规范各种不 同的事物使之归于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