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客体永久性 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客体永久性 如和幼儿做藏猫猫游戏时,你藏起来不见了,他还用眼睛到处寻找。 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2.因果关系的萌芽 儿童因果关系的萌芽是从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结果的关系开始的。 当儿童能运用一系列协调的动作实现其目的 ,如用手拉动面前的毯子,拿到放在毯子上的玩具的时候,就意味着因果性认识已产生了。 举例说明: 第一阶段小结 动作对儿童思维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此阶段儿童的思维依靠动作来实现,动作停止,思维也就停止了。 2岁的航航看见桌子上有一盒蜡笔和几张纸,他拿起蜡笔就画了起来,一会儿白纸上就画满了各种线条。妈妈问他在画什么,航航一边画一边说:这是公共汽车。 这种事先没有计划,边做边思考的思维就是动作思维。 案例: (二)前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2-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皮亚杰将这一阶段分为两个分阶段。 前运算阶段的2个分阶段 1.象征思维阶段(2-4岁) 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儿童把小椅子摆成一排玩“开火车”的游戏, 儿童把手做成握水杯的姿势“喝水”等,就是利用的表象符号而实现的思维过程。 举例说明: 2.直觉思维阶段(4-7岁) 儿童开始从表象思维向抽象概括思维过渡,但仍不能摆脱事物主要知觉特征的局限。 举例说明: 在做《沉和浮》实验时,儿童不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说明什么东西能沉下去,什么东西能浮上来,而是依据物品的表面特征进行判断,例如有的儿童说:大的、红色的木头浮上来了,小的黑色的铁片沉下去了。 第二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2.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3.思维的不可逆性 4.缺乏守恒概念 2018 BEGIN 2018 BEGIN 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主要内容 一、皮亚杰简介 二、皮亚杰思维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 三、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四、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皮亚杰简介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 瑞士人,心理学巨匠,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早期研究生物学,1918年进入心理实验室工作,后期致力于研究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皮亚杰在从事智力测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所有儿童对世界的了解都遵从同一个发展顺序。儿童是以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行思维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他放弃了标准化测验的研究方法,开用临床法研究儿童智力的先河。通过细致的观察、严密的研究,皮亚杰形成了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 二、皮亚杰思维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 (一)图式 (二)同化 (三)顺应 (四)平衡 (一)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一种思维或动作模式。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一个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一个四个半月的婴儿,当看到拔浪鼓时,伸手去抓,握住后摇晃拔浪鼓,这一行为模式的心理结构就是图式。 举例: (二)同化 同化是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是个体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本质上是旧的观点处理新的情况)。 同化 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见床上的玩具时,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 举例: (三)顺应 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顺应 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而不能得到,偶然地,他抓到床单一拉,玩具从远处来到了近处,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 举例: (四)平衡 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感到平衡。反之就会感到失衡,失衡的状态促使个体改变现有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 平衡 平衡是一个动态过程,个体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认知的发展。 总之,皮亚杰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思维逐渐成熟起来。 三、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二)前运算阶段 (2-7岁)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什么是“运算” 皮亚杰的“运算”(operation)概念,既不是形式逻辑中的运算,也不是数学上的运算,而是心理上的运算,即通过形象、表象或象征符号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操作。 “把盒子里的糖果倒在桌子上”,这是一个外显的,用感官可观察和操作的行为动作,但成年人和高年级学生不用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