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求索(一)-本书编写组.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人生的求索 论书法艺术及其美的价值 在所有的艺术部类之中,最能集中地表现中华民族(其中尤 其是汉族)的传统文化风格的莫过于书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书法艺术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美、精湛、典雅、含蓄的一 面,又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僵化、散漫、浅薄、神秘的一面。一 部中国书法的演变史可以相当本质地反映中国文化的演变史。从 象形、表意的汉文字的最初的发明到它的后来的种种书写的字体 和风格的嬗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宇 宙观和人生观。不妨试举几例。 汉字的一形、一音、一义,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易 经和道家学说的哲理:天、地、人相感、相应且相互统一的原理。中 国人自古以来即擅长从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复卦、三百八十四 爻……等等变易的状态中找出同时对应天、地、人、乃至万物的关 系,并且进而从这些关系的明喻或暗喻中求得对世界的解释办法, 这种解释实质上等于占卜加常识;中国古代人没有建立起逻辑的 解释习惯,也即从基本有限的抽象概念、公理出发,通过演绎、推理 进行逻辑解释的习惯。 中国自古以来的所谓书法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有可能 存在的其他理论一样,基本上偏重实际工艺操作过程(或技法)的 具象描述,再不然就是一连串难着边际的极其夸张的比喻,诸如高 空坠石、万岁枯藤、拨镫、折钗、印泥、划沙、流痕、争道等等,这明显 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非科学的品格。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自古以 来即缺乏形成近现代“理论”的最基本的要素:抽象的具有普遍性 ! 人生的求索 意义的概念和公理体系(例如古希腊欧几里德几何中的点、线、面 以及五种基本公理假设)。不存在可以用于逻辑演绎的理论即不 存在可以使语言的意义明晰、精确的品格,从而便不容易具备可以 通过实践明确加以证实的根据,这一来也难以提供可以用于明确 评价的标准。历来在中国书法作品的审美评价上便是如此。一幅 书法作品的好坏优劣,往往评价的意见极其相左,评者个人主观情 感的倾向非常强烈。人们或者惯于按照古代书家的流派、风格来 喻示待评价的书法作品,比如宗法二王、颜中兼柳,有吴兴的姿媚, 含香光的散淡……诸如此类,意义相当含混;再不然又是一连串 风、雨、雷、电、云、雾、水、石、刀、枪、剑、戟、鹰击、鱼翔……等等夸 张的形容。说到底,今天书法界人士的语言依然在古人的字汇中 打圈子,远没有任何突破。正因为这样,目前书法界在关于书法艺 术如何现代化、如何创新的种种方面出现了相当茫然和盲目的倾 向。少数书家索性丢开传统书法艺术的根本特征,以画代字,或甚 至无画无字,只有一些线条、墨迹,盲目仿效西方抽象画派的方法。 窃以为,这种自由探索的精神固然可嘉,人们也大可不必妄加指 责,但这样的“书法”与“创新”实在不太相干,而只能说是缺乏理 论思维的反映。 笔者爱好书法,亦爱好理论,很愿就有关书法艺术的种种问题 提供一些意见供书法界的朋友参考并欢迎批评指正。 一、书法艺术有没有前途? 人们或许会认为,提出这种问题是相当荒唐的,或者至少会是 杞人忧天,毫无现实意义。其实,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认真加以讨 论的,就像曾经有人提出过中医中药有没有前途、中国传统戏剧曲 目有没有前途等问题一样,是必须加以回答的。之所以必须回答 还因为,的确存在“没有前途”的可能性,而且事实上也曾经一度 论书法艺术及其美的价值 ’ 严峻地作出过这种回答;同时,即使人们都认为“有”前途,也应该 尽可能指出之所以“有”前途的客观条件和人们的主观条件,以及 “前途”究竟是什么。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独有的艺术,或者更确切地说,因为这种 艺术已经广泛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它是东亚地区人类独有的 艺术。这种艺术存在的前提是汉字的应用。可是事实上今日朝 鲜、越南已经不用汉字,韩国汉字运用已极少。据称,到大约!#$ 年,汉字将最终在日本文字中全部消失。那么,汉字在中国本土是 否就能够永存呢?如果不能永存,作为以它为前提的书法艺术自 然就会是没有前途的。这决不是作者故作惊论。事实上,长期以 来“汉字必亡论”早就盛行于中国大陆。书法界的老先生显然会 比我更清楚,自$#%# 年以来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的书法 艺术实际上是并不很景气的。所谓“书法热”(包括硬笔书法)只 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几种专门研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