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男女婚嫁年龄考略与探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男女婚嫁年龄考略与探讨 迄今关于唐代婚姻制度的研究论若不少,但是,关于唐代婚姻年龄的实证性考察却不多见。一般的著作仅仅根据官方偶尔留下的一些零星记载考察古人的结婚年龄,也冇一 些学者试图作统计分析,但是在样木的选取上常冇捉襟见肘之虞。 台湾学者向淑云《唐代婚姻法与婚姻实态》[1],采取了 71个样木,从地域、时间分布上对妇女婚龄作了相当细致地分析。作者以唐代7个道的婚龄记载,试图作地域方面 的比较说明。文章中即使是河南道、河东道作为有确切婚龄记载最多的两个道,也仅有8个样木。由于样木的缺少,很难说得出的结论具有代表性。该书还采用了李树桐的研究 成果,用18个样本(13个皇帝及5个知名人物)对男子婚龄作了初步探讨。因所选人物都是社会上等阶层,数据也略嫌单薄。 北京大学李志生撰文《唐人婚龄探析》,认为:在唐代,男子婚龄大致以20岁至30岁之间为主,女子婚龄则以16岁至19岁为多,同时,唐人婚龄还呈现出多样性的特 点。唐代男子可低至13岁成婚,也可高至三四十岁成婚,甚至五六十岁仍未婚;唐代女子可小至“岁联姻,高至二十四五岁成婚,也有终老不嫁之女。唐代既存在魏晋南北朝 早婚的影响,更冇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后的晚婚存在,还冇礼教松弛后的不娶、重财观念下的难婚。唐人婚龄充分表现了唐代社会开放和包容的特点。尽管太宗、玄宗时期两度出 台了男女婚龄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对唐人并不具太大的约束力。但李文的样本为47位男子利173位女子的婚龄,资料来源交代不清[2]。 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列冇一个唐代妇女婚龄统计表,计冇婚龄记载的数据158条,仅记载笄年结婚的数据146条,据称出自《唐代墓志汇编》。但为著述体例 所限,未展开分析和考证[3],, 众所周知,在统计分析中,采集一定数量(即具有足够的样本)和质最(即数据准确)的样本至关重要。笔者扩大了资料的搜集范围,从5100余方墓志中整理出部分准确 可靠的样木资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棊础上,对唐代妇女的初婚乖龄兼及男子的婚龄进行新的探讨,以期推进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文献中所见唐代婚嫁年龄 男婚女嫁是人生的大事,“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古代婚嫁在理论上要依据儒家的礼法,故《周礼?地官?媒氏》中捉倡的“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4], 历来是備者讨论婚嫁年龄的基础。但是这个结婚年龄显然偏高,不符合古代历史的实际。即使是在近代,男子30岁、女子20岁结婚也算比较晚。因而口古即冇人对这个规定持 怀疑态度。《孔子家礼》记载鲁哀公问孔子F1: “男子十六而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以生民矣。闻《礼》,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岂不晚哉? ”孔子解释说:“夫礼言 其极,亦不为过。男子二十而冠,冇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冇适人Z道。于此以往,则自昏矣”[5]°可见男30岁、女20岁只是婚嫁的年龄极限,过此当被认为是大龄结 婚了。 《周礼注疏》广引汉唐诸儒的讨论及见解,对孔子的说法,赞成者冇之,如王肃认为,如果男子30岁、女子20岁还没冇结婚的话,“不待礼而行之,所奔者不禁”,“丈夫二 十不敢不有室,女子十五不敢不有家”;反对者亦有之,如有人引《春秋外传》说勾践为了复仇,乃令男子20岁、女子17岁结婚,以增加人口的繁殖,此点“足明正礼男不二十娶, 女不十七嫁,可知也”[6]° 汉唐之间男女婚嫁年龄如何呢?汉朝初年规定,“女子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7]显然,这是鉴于汉初人口稀少而出于鼓励人口生育的目的。根据近人搜集零散史料的 考察研究,汉代男女早婚的现象比较普遍,人体男子的初婚年龄在14一20岁之间,女子在13-16岁之间。[8]也有人根据《华阳国志》几位魏晋以前人士的统计,认为汉代末 年女子的婚龄平均为17岁,男子则在20岁以上。[9]北周武帝规定“自今以后,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以时婚嫁[10]o据推算,这个时期男女的婚嫁年龄当在男子十五六 岁,女子十三四岁左右,与汉唐相比,可谓早婚。[11] 文献中关于唐代婚龄的直接材料,也比较稀少。唐高祖武徳七年(624年)曾经将人口年龄作了一个划分:“男女始生者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屮,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2]。 不独男子、女子的年龄分组均称丁、中、小、黄,而且似乎年龄划分也整齐如一,实证的例子如敦煌吐鲁番户籍中有丁女、中女、小女等说法,可见女子虽然不服役,其实际年龄 分组也同于男子,不过这不影响男子结婚较女子年龄稍人的事实。例如唐太宗规定的结婚年龄为男20岁,女15岁以上。《通典》记贞观元年(627年)二月诏云:“其庶人男女 无室家者,并仰州县官人以礼聘娶,皆任其同类相求,不得抑取。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口3]°《唐会要》卷八 三对此诏记载比较完整:“刺史县令以下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