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偏移和结构缺陷从系统地观点研究苏联模式.doc

目标偏移和结构缺陷从系统地观点研究苏联模式.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 精彩文档 目标偏移和结构缺陷——从系统的观点研究苏联模式 邢广程   【内容提要】作者认为,所谓“苏联模式”就是指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推行的一整套理念、体制、方法和政策。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极端型苏联模式(苏联模式A型)和改良型苏联模式(苏联模式B型)。作者不同意将苏联模式定义为“斯大林模式”,因为“斯大林模式”概念缺乏学术上的准确性。苏联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载体是一种偏激的选择,苏联模式的目标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标是不一致力,甚至是违背的。苏联模式的系统结构存在致命的缺陷。苏联模式的问题不在于其衰权性质,而在于其集权的“过度”性质,在于“度”上,在于这种“集权”远远超越了社黝能够容纳和承受的范畴和界限,从而使苏联社会陷入了一种“权力笼罩”的状态。非常权力”状态的生成和模式化,使正常社会走向则时社会”状态。   【关键词】苏联模式;结构;目标偏移;集权;   【作者简介】邢广程,1961年10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开究员、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07) 一、对“苏联模式”概念的基本定义   关于“苏联模式”的概念问题,国内外学术界争论很大。在作者看来,所谓苏联模式就是指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推行的一整套理念、体制、方法和政策。苏联模式是一个综合概念,具体地说,它包括三个层面:第一,理论层面,即苏联社会主义事业是在一整套独特的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它规定了苏联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模式选择的基本类型;第二,体制层面,即苏联的一整套独特的思想理论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独特的体制去贯彻;第三,政策层面,即为实现体制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策略。   从内容来看,苏联模式包括极端型的苏联模式(苏联模式A型)和改良型的苏联模式(苏联模式B型)。所谓极端型苏联模式(苏联模式A型)是指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实行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时期苏联推行的极端化的模式。所谓改良型苏联模式(苏联模式B型)就是指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苏联所推行的模式。这期间苏联对极端型苏联模式进行了若干改良和修补,去掉了模式中一些极端的东西,但苏联模式的基本框架却被保留下来,形成了改良型的苏联模式。   作者如此定义“苏联模式”这个概念,是因为“苏联模式”概念具有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特定的范畴。所谓“时间范畴”,是指苏联在3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所实行的模式。所谓“空间范畴”,是指“苏联模式”不仅仅局限于苏联一个国家,也包括受“苏联模式”所辐射和影响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限于篇幅,在本课题中作者将重研研究设定在苏联地域之内。应该指出,一些研究者也持类似的观点,例如美国的阿兰·G·格鲁奇在《比较经济制度》一书中阐述说:“自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苏联经济模式本身已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苏联模式的第一种形式是1928~1953年的斯大林主义的形式,当时苏联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第二个即苏联经济模式的现在的模式,是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形成的后斯大林主义的或改革过的形式。”[1]围绕“苏联模式”概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证和定义。例如所谓“苏联模式”就是“斯大林模式”。这是国内外学术界最为流行的观点。与此相对应,国内外还有人提出“后斯大林模式”的概念,即斯大林时期以后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作者不同意将苏联模式定义为“斯大林模式”,更不同意将苏联模式定义为“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模式”这个概念缺乏学术上的准确性。首先,使用“斯大林模式”或“斯大林主义”概念不能很好地揭示出苏联模式的本质内涵。其次,使用“斯大林模式”或者“斯大林主义”概念很容易将苏联模式人格化,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即无论苏联模式所取得的成绩或者苏联模式所造成的灾难都与斯大林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会有意地或无意地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斯大林个人的评价上,从而忽视和妨碍对苏联模式本身的探讨和思考。尽管斯大林在形成和凝固苏联模式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将苏联模式人格化。第三,如果我们将苏联模式定义为“斯大林模式”或者“斯大林主义”,则会割裂苏联模式生成、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轨迹。这是因为苏联70多年的发展演化历程表明,苏联模式选择具有内在逻辑性和规定性,受到十分苛刻的条件和内外环境制约,苏联模式的生成和凝固具有历史纵深感。“军事共产主义”模式对极端型苏联模式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某些方面甚至具有移植的成分;极端型苏联模式是在全面否定“新经济政策”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更何况,极端型苏联模式中具有托洛茨基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极端思想的影子(例如,可以对比一下“超级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思想与斯大林的“高速度发展重工业”和“贡赋论”)。还要看到,如果我们将苏联模式定义为“斯大林模式”,那么为什么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模式竟然还会存在

文档评论(0)

linlin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