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概况-《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pdfVIP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概况-《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自治县的概貌 第一节  社会概况 、地理位置 阜新蒙古族 自治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 四十 一度 四十 四分至 四十二度三十 四分 ,东经一百二十一度零 一分至一百二十二度二十五分 北与 内蒙古 自治 区的库伦 、奈 曼二旗交界 ,西与北票市毗邻 ,南与义县 、北镇 、黑 山等县接 壤 ,东与彰武 、新 民等县相连 。县境东西长一百一十 四公里 , 南 北 宽 九 十 四公 里 。总 面 积 为 六 千 二 百 六 十 四点二 平 方 公 里 ,约 占全省面积 的百分之 四点一八 二 、 行 政 区 划 本县于一九四八年三月获得解放 ,成立阜新县土默特左旗 联合政府 ,属辽北省 。辖十五个 区,二百九十九个行政村 。 一九四九年五月,改属辽西省。 一九五 四年 ,辽西 、辽东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本县归辽宁 省领导 。 一 九五六年 三 月 ,区、乡体 制变 动 ,全 县划 分为七十 个 乡 。一九五八年一月 ,将七十个乡合并为三十五个大乡、一个 镇 。建有三百九十七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经 国务院批准 ,于一九五八年 四月七 日,撤销阜新县 ,成 立 了 “阜新蒙古族 自治县 ”。同年九月 ,将三十六个乡镇合并 为八个政 社合 一 的大公社 。一九五九年一 月 ,北票 县 的于寺 (先锋公社 )、化石戈 (前进公社 )划归本县 ,当时全县共有 十个大公社 。一九六一年 ,人 民公社体制改革 ,将十大公社划 分成三十三个人 民公社 。一九六二年春 ,又建立 了卧凤沟 、国 华两个公社 。全县计三十五个人 民公社 。一九六八年 四月 ,县 人 民委员会改称县革命委员会 。各人 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改称 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一九八一年三月, 自治县举行第七届人 民代表大会 。县革 命委员会 自此改为县人 民政府 。各人 民公社相继召开人 民代表 大会 ,成立 了人 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全县共辖三十 四个公社和 一个 镇 。一九八三 年九 月 ,按 照 国家 宪法 精神 ,撤 销人 民公 社 ,改为乡、镇人 民政府 。全县现有三十二个乡、四个镇 一 个 国营农场 ,一个 国营畜牧场 ,六个 国营林场 三 、 多 民 族 杂 居 阜 新 蒙 古族 自治县 有 蒙 古族 、汉族 、满 族 、 回族 、锡 伯 族 、朝鲜 族 、壮族 、达 斡 尔族 、苗族 、彝族等 十个 民族 。人 口总计 ,一九八 四年达六十八万三千六百七十二人 。各族人 民 共 同生活、杂居共处在这个 团结友爱的民族大家庭 中。 实行 民族 区域 自治后 ,行使地方 自治权利 的蒙古族人 民, 促进 了同汉族和其他少数 民族人 民兄弟般 的和睦相处 ,一道 以 勇敢 、顽强 的精神 ,坚韧不拔 的毅力,开发和建设这块富饶 的 土地 。现在居住于 自治县 的蒙古族有十三万零三百零三人, 占 全县总人 口的百分之十九点 他们分布在全县各地 。尤在佛 寺 、大板、王府 、沙拉、大 巴、哈达户稍、红帽子等乡聚居较 多。纯蒙古族屯有一百二十八个。 在历史上汉族人民以其先进 的农业技术和手工业技术,和 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共 同努力,使这里 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现 在居住于 自治县 的汉族人 口,达五十 四万八千五百三十九人 , 占全县人 口的百分之八十点二,分布于全县各地 。在农村从事 农业生产 的 占绝大多数,其余在工业 、商业 、文教等战线上从 事各项事业 。 满族人民自清代 由辽东移居此地 ,分布于县城及其周围几 个乡,从事着农业生产 。现居住于 自治县 的满族人 口有三千九 百一十 四人 ,占全县总人 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七 。在这里长期与 汉族人民杂居,现通用汉语和汉文字。 回族现居住于 自治县 的人 口有 四百二十一人。占全县总人 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二。多居于县城 。主要从事商业 、饮食业 及手工业 。他们通用汉语和汉文字 ,信奉伊斯兰教 。有其独特 的风俗和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 朝鲜族人 民具有种植水稻的丰富经验 。主要分布于 自治县 水利条件较好的地 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