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新课程学业成绩评价的(精).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高中新课程学业成绩评价的 问题与挑战 高凌飚 教育部华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gaolb@scnu.edu.cn 2004年11月18日 背景 问题和挑战 新课程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 关于发展性评价的概念 关于高中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设想 关于过程性评价 对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背景 什么是评价? 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正在从事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检测,找出反映工作(或学习)进程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的资料或数据,从而对工作(或学习)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做出合理的判断。 进行评价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以什么理念来指导评价?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谁来评价?评价的实施者是谁? 评价谁?评价的对象是谁? 评价什么?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怎样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和程序怎么样? 如何解释、利用评价的结果?评价有什么样的功能?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评价问题 如何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和学业成绩? 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工作业绩? 如何评价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 如何对课程本身和教材进行评价?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的状况,强化评价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方面的功能。 改变过去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过多强调横向比较和共性和一般趋势的做法,注意纵向的比较,注意以被评价对象的进步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注意被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 改变只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的评价和忽视以至放弃对教学和学习的“质”进行评价的做法,强调对学习和教学的“质”进行评价。 改变过去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或认知能力的评价的做法,全面评价学生多元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包括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进步。 改变过去过多地倚重定量评价方法,甚至以书面笔试为唯一方式的做法,采用包括定性评价方法在内的多样化的评价形式。 改变过去将被评价者放在消极的被动地位的做法,提倡尊重被评价者的人格,发挥被评价对象的主动性,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各方面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改变过分关注评价结果而忽视评价过程,只注意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做法,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共存,重在评价的过程,重在形成性评价的做法。 淡化评价的功利色彩,恰如其分地解释和利用评价的结果。 问题和挑战 1、旧的评价观念的挑战: 把评价等同为考试,只关注学生的智能方面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其他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性的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过分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忽视了难以量化的内容的评价。 过多地倚重定量方法而忽视定性的评价手段。 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其意见和人格没有得到必要的尊重。 对评价的关注过分集中在结果上,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 不恰当地使用评价结果,使评价带上过于浓厚的功利色彩。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目的不明或错位,过分强调与高考的联系,甚至完全模仿高考进行评价。 现有的高中学业成绩评价体系与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驰。由于评价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回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的背景下,考试评价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不处理好评价的问题,新课程的理念就无法实现。评价的改革成为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实施国家新课程中的一个焦点。 2、高中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高中新课程在结构上采用“领域-学科-模块”的形式,现行的 “教学→期中考→教学→期末考→教学→学年考→教学→毕业会考” 的考试评价体系结构不再适用。 新课程在内容上和教学方式上有较大的变化,难以用传统的书面笔试的方式进行评价,需要采用书面笔试之外的可行的评价形式。 课程模块的数量多,为避免统考过多,学生疲于应付统考的现象,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需要有新的方法。 高中新课程在目标、结构、内容等方面的改革要求对原有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方式和程序重新进行设计,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对象和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 3、教育系统以外的压力 全社会的急功近利,造成对长期培养目标的忽视和近期成效的过分追求,教育与评价的关系倒置。 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使许多能够较好地衡量学生的基本素养的技术方法失去可信度。 在评价标准上过分追求统一,在评价管理方法上过分追求的简约和效率,给教育带来了相当严重的损害。 用管理、评价生产的方法管理教育,把教育质量和效果简单化为升学率或考试成绩等量化指标,造成对表面可见的、低层次的教学效果的过分追求,放弃了高层的教育目标。 新课程的 学业成绩评价体系 1、高中学业成绩评价原则 ⑴高中学业成绩的评价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