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教学设计.doc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 目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 备课人 殷小男 课 题 云南的歌会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3、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 过 程 与 方 法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散文的特点,品味文章极具特色的语言。 ?2、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本文的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追求幸福人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2、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 教学难点 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环境描写的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谈话: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呢?(五十六个民族)我们国家不仅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更主要的是每个民族都能歌善舞。下面请同学们就所播放的音像片段猜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2、趣味竟猜:(云南:蝴蝶泉边《五朵金花》)多媒体播放《五朵金花》的音像片段。根据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你觉得这民歌怎么样?(淳朴、亲切、自然、动听) ????3、了解云南民歌: 多媒体播放云南民歌的背景资料。(背景资料: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也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而一个高明的老歌手也就常常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的特别尊重。) 4、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师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现代作家沈从文一起来欣赏蕴含着浓郁民族气息的云南民歌。) 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二、发现美点、欣赏美: 1、感知歌会:与朗读带一起读课文。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并说说理由。(用四字短语回答) 学生讨论后屏幕显示小结归纳: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师提问过渡:云南歌会带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概括。(美) 2、说说歌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读一读,并结合具体段落、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四人小组讨论,选择欣赏一个美点) A、引导分析、欣赏美点: 按照提示填空,欣赏歌会的美:(多媒体显示) 1)?山野对歌美,美在?人物???。因为这些人物在歌会上的才情对抗,智力比拼令我赞美。 因为他们想到什么就唱什么,这需要才能。 因为这些人的勤劳开朗活泼健康豪爽大方令我赞美。 a、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2、3自然段中的描写的人物。 b、引导学生模仿《刘三姐》即兴对歌(多媒体播放《刘三姐》对歌的片段:) 哎,什么水面打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哎,鸭子水面打筋斗,大船水面起高楼,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2)山路漫歌充满一种?和谐?美,因为这里写出了唱歌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的美景,以此衬托了人们的欢乐????????。比如描写了??????????。 a、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后,师生一起齐读美句: 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b、学生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以环境来衬托人们的欢乐。 c、师小结:这句话相信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们生在美丽的绿林,长在美丽的绿林。自然的美景令我们陶醉。当我们在自然中高声放歌的时候,同样也会引来百鸟来和鸣。而这个句子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总之,这些内容既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中心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任务优美的歌! d、拓展想象: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赶马的女孩会唱什么? 学情分析:也许一派学生说她唱家乡。因为这时蓝天白云,葱翠的树林,山花烂漫的小山坡是那样迷人;花茸茸的戴胜鸟和扶摇盘旋的云雀的歌声

文档评论(0)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