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兼备_明代士大夫的生活观念.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雅俗兼备 明代士大夫的生活观念 陈宝良 〔 〕 , , 摘 要 雅俗之辨 究其根本就是文化观念的差异 亦即士大夫所代表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所代表的通俗文 。 , , , 化之间的内在区别 明代士大夫的雅俗之辨 起源于他们自别于大众的文化认知 而辨析的结局 则导致其生活 。 、 ,“ ” 。 、 、 , 观念发生重大转变 基于生活的富足 安逸 偷闲 观念开始在士大夫中风行起来 借助于竹木 花草 动物 士 , 。 , 大夫托物寄志 最终确立了以闲情逸致为基调的生活模式 总体而论 世俗与雅致则并存于明代士大夫的生活 中。 〔 〕 ; ; ; 关键词 明代 士大夫 雅俗兼备 生活观念 〔 〕 ,1963 , , 、 ( 4007 15)。 作者简介 陈宝良 年生 哲学博士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重庆 〔 〕K248 〔 〕A 〔 〕1001 - 6198 (2013)02 - 0136 - 10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雅俗之辨 究其根本就是文化观念的差异 亦 在厌倦了官场生活之后 这些士大夫所羡慕的 ( ) , , 、 、 即士大夫所代表的精英文化 雅的层面 与大众所 生活乃至最后的归路 往往就是逃禅 学佛 吃斋 ( ) 。 , 。 代表的通俗文化 俗的层面 之间的内在区别 雅 读经 渐成风气 士大夫与这些僧人平常相聚在一 者, “ ”, “ ” 。 起, , 代表着 正 藉此以示与 变 有所不同 这就 其交往内容也相当丰富 或是士人聚集在僧寺 , , 、 , , 。 是说 按照传统的观念 无论是音乐 舞蹈 还是诗 一起品茗 或是替僧人之画题上一些诗句 江盈科 , “ ” , 《 》、《 》、《 》 , 文 雅文化是 正 的标识 甚至反映了王政兴废之 有 学佛 崇国寺吃斋 念经 三诗 所咏就是 。 , , 。〔3 〕 , 端 在上古时期 天子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 其中 逃禅以后的生活 他所交往的僧人亦不少 有 , “ ”, 、 、 、 、 与王业相关者 均可称之为 雅 并且借助其中的 月空长老 怀旭长老 虎丘僧明觉 僧人愚庵 僧人 “ ” “ ”, 。〔1 〕 , 、 、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