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删除重卡原则: 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或不同单位共同报告同一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时,保留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其余卡片应作出删除标记; 若保留卡片的诊断级别低于其他卡片的诊断级别,则依据诊断级别最高的卡片信息(病例分类、诊断时间等)对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信息进行订正。 重卡删除要求为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导致的重卡,由本单位删除;不同报告单位共同报告导致的重卡,由病人常住地的县(区)疾控中心删除。 删除卡片时要做好删除记录,并在备注中注明具体原因。 8、信息订正 发现一报告病例诊断变更、死亡或填卡错误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型选择订正报告,并注明订正前报告病名),按规定完成网络订正操作。 疑似病例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订正时需将原诊断日期更改为确诊日期,该订正由责任报告单位作出,其县(区)疾控中心需对报告的订正信息重新审核。 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由属地县(区)疾控中心订正为地址不详。 丙肝暴露后处置 医疗操作中,被含有病人或他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或其他利器刺伤,或粘膜暴露于病人或他人的血液或体液 据文献报道,意外的针刺损伤,感染HCV的概率很低,为0.3%~2.8%,但是一些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因职业暴露感染丙肝的比例为10%~20%;法国连续14年的职业暴露记录中,共报告55例丙肝感染 中国 北方5所医院共310个科室进行调查 医务人员HCV总感染率2.5%,以外科和妇产科为主,51-6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3.2%,远高于普通人群的0.43% 丙肝暴露前措施 一、教育培训 患者:公众宣教、面对面宣教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继续教育、专题教育 二、操作 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普遍防护原则” 实验室安全要求 个人防护及操作要求 高标准的个人保健对于减少感染的危险性很重要。皮肤受损、患病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皮肤的任何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敷料覆盖。 进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进入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如果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操作时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戴上新手套。不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去隔离衣,并洗手。 严禁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禁止采用口腔吸液管,必须使用移液器来操作实验室的所有液体。 操作中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对大量溅出的浓度高的传染物在清洁之前应先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然后戴上手套擦净。 工作完毕,要对工作台面消毒。工作台面应当用0.1%?0.2%次氯酸溶液消毒;用消毒液清洗后要干燥20min以上; 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衣,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血清及其它体液样品均应严格按要求妥善保存。 避免利器的使用.尽量避免在实验室使用针头、刀片、玻璃器皿等利器,以防刺伤。如果必须使用,在处理或清洗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刺伤或划伤,并应对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尽量使用安全针具采血。 应将用过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针头直接放入坚固的容器内,消毒后废弃。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废弃物处置 废弃物处置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从实验室出来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培养物和其它物品,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安全运至消毒室,并在高压消毒后再进行处理或废弃。 丙肝暴露后处置 现场紧急处理 事故评估 事故报告与登记 追踪与随访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1. 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0%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口。 2. 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0%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 3. 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4. 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 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意外和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1、对暴露者的评估: 2、对污染源的评估:污染源要检测HCV,以及主要的血源性病原体。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