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裁量中的责任主义.docx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以及国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司法裁判不再是法院紧锣密鼓的法律运作。信息网络化也展示了国民对权利的呐喊以及对权力的警惕。正是如此,刑罚裁量中量刑规范化以及判决依据和说理的透彻性直接影响审判结果的可接受性和司法公信力的树立。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学界比较重视定罪的研究而忽略量刑的研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量刑问题的重要性逐渐被重视,这与实践中突出的司法问题相关。在刑法学术界对量刑问题的研究兴趣日趋浓厚,而对责任主义的研究也在此范围内。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探讨量刑公正以及有关责任主义理论的论文呈现上升趋势,如张明楷所著《责任刑与预防刑》,张明楷,“责任主义与量刑原理”、熊秋红的“中国量刑改革:理论、规范和经验”、冯军:“刑法中的责任原则——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肖世杰“中德日量刑基准之比较研究”,王瑞君“责任主义主导量刑情节适用之提倡” 在刑法学术界对量刑问题的研究兴趣日趋浓厚,而对责任主义的研究也在此范围内。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探讨量刑公正以及有关责任主义理论的论文呈现上升趋势,如张明楷所著《责任刑与预防刑》,张明楷,“责任主义与量刑原理”、熊秋红的“中国量刑改革:理论、规范和经验”、冯军:“刑法中的责任原则——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肖世杰“中德日量刑基准之比较研究”,王瑞君“责任主义主导量刑情节适用之提倡”、“论量刑说理的规范性与透彻性”、梁根林“责任主义原则及其例外——立足于客观处罚条件的考察”、陈兴良“从刑事责任理论到责任主义”等。 诚如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所言“罪责学说的发展是衡量刑法进步的晴雨表”[德]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66页。。而公平和正义更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公正的刑罚,而且也只有公正的刑罚,就如同威慑和教育行为人本人一样,能够起到对公众的威慑和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的作用。[德]耶塞克等:《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97页。而责任主义 [德]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66页。 [德]耶塞克等:《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97页。 也有学者这样评价责任主义:“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责任主义是一条相当重要的原则,被视为整部刑法的重心和国家刑罚权运行之刹车装置”。参见肖世杰,《论刑法‘报应限制功利’原则在配刑中的实现》,《湘潭大学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纵横比较而言,我国四要件的犯罪论体系与德日的三阶段犯罪论体系不相同,责任主义观念一直没有实质贯彻到司法裁量活动中。以四要件进行定罪量刑时,客观危害与主观恶性都是为犯罪提供根据,并不是发挥限制刑罚的作用。而在大陆法系的三阶层犯罪体系中,责任主义要求司法者在定罪量刑时,以责任为基础,以功能为依据对量刑情节准确的划分,根据不同功能的量刑情节适用在具体个案中,综合考虑责任刑与预防刑的权重关系和顺序关系,达到裁判公正合理,提高其可接受性,提升司法的公信力。通过责任主义限制司法者恣意裁判,既有利于人权的保障,又有利于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实现。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对犯罪人轻罪重判,让其罪有应得,消除对社会正义的抵触情绪,让其接受刑罚,改善其身,从而实现刑法的预防功能。 (二)相关词语语境说明 关于“责任”一词在汉语中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涵义:“分内应做的事”、“没有做好分内的事而应承担的过失”《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626--1627页。体现到“刑事责任”中,刑事责任就被理解为“法律责任说”、“法律后果说”,“否定评价说或称责难说、谴责说”、“刑事义务说”,“刑事负担说”。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页。冯军在其博士论文中更是把刑事责任理解为一个三位一体的概念:“刑事责任是法院依法确定行为人违反了刑事义务并且应受谴责后强制行为人承受的刑事负担。”冯军:《刑事责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33页。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刑法学意义上的刑事责任不是犯罪人的心理因素,不是犯罪的成立的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626--1627页。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页。 冯军:《刑事责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33页。 而在德国、日本,除了在非难可能性的意义上使用Schuld(“责任”)“罪责”(Schuld)乃是指就刑法规范的观点而对行为人与其行为的公开谴责或责难。刑法学中的责任概念具有多重含义,本书中所使用的责任与“罪责”在同等含义上使用,是责任主义中的“责任”(有责性)。概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