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策动性机理:一种企业家视角的分析.docxVIP

产业集聚策动性机理:一种企业家视角的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产业集聚策动性机理:一种企业家视角的分析 ----------------------------------------------------------------------------------- 李景海,陈雪梅   一、引言   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Borts and Stein,1964),制度变化的长期效果是一体化区域的国家经济绩效趋同(Barro and Sala-I-Martin,1992)和国家间要素比率均等化。然而,该结论需要严格的前提:要素不但在空间上自由流动,而且在均衡价格条件下,所有地区对于投资具有同等吸引力。战后,世界各国在迈向发展之路时,实力支配着思维,思考让位于方法,资本主义所创造的财富需要无边界市场,实现价值循环,重振世界经济的信心取决于世界终极发展。然而,不论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产业发展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要具体地落实到某个具体区域之上。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均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在其内部集聚过程中的优势。   产业空间集聚是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聚不仅仅是产业格局的描述,即经济活动在何处集中,而且也是生产要素集聚的过程。Krugman(1991)和Porter(1990、1998)强调产业集聚的地理作用:它能够生成本地递增规模收益,因此导致国家之间(Krugman and Venables,1990)和国家内部(Fujita,Krugman and Venables,1999)空间投资格局的变化。特别是,本地信息外部性(Jaffe,Trajtenberg and Henderson,1993)、劳动力滞后效应(Simpson,1992;Audrestch and Feldman,1996)和本地专业化资源投入能够生成本地化经济增长和区位专业化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下,对单一部门或所有部门而言,要素价格调整不能保证所有地区作为投资区位具有同等吸引力。Markusen(1996)区分了黏性地区和滑性地区:对于黏性地区,能够抓住新观念,并把它们融入产业集聚;对于滑性地区,则长期中不能从创新和投资中受益。马库森的描述表明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是由地区本身的内在性质所决定的,但是并没有说明地区如何由滑性到黏性的重塑过程[1]。许多文献提出复制一个运行完善的地区系统的主要特征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包括:领先技术的策源地——地方性研究型大学、活跃的风险资本、积极的社会网络和充足的支持性服务。然而,产业集聚实际上是企业区位选择的宏观表现,企业是形成新的经济地理的行为主体。   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探讨产业集聚的制度、信息和组织问题,它们解释了当前许多产业集聚的主流观点。Mccann、Arita和Gordon(2002)采用交易成本的视角,依据产业集聚中企业性质、企业关系和交易性质(Gordon and Mccann,2000;Mccann,2002;Simmie and Swnnett,1999),划分了三类产业集聚:纯集聚、产业联合体和社会网络。Fujita和Mori(2005)指出在新经济地理模型中,由于知识(信息)溢出和知识外部性存在难以模型化的困难,所以被忽略,是产业集聚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2]Fujita和Mori(2005)认为新经济地理模型主要关心空间自组织性,忽略了政府和开发商的作用。梁琦(2004)通过区别两类知识,指出缄默知识和黏性知识的存在是知识溢出地方化的原因。[3]任寿根(2004)认为新兴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制度因素密切相关。[4]王珺(2005)论证了一个缺乏资源禀赋、技术积累以及外部要素大量进入条件的地区,产业集聚生成的组织演化过程。[5]耿帅(2005)提出产业集聚存在共享性资源,并论证了集聚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联性。[6]邓宏图和康伟(2006)考察了转轨条件下制度、技术外溢与集聚默示知识形成的内在原因,强调了地方政府提供政策的独特作用。[7]张昕和李廉水(2007)探讨了制造业集聚所产生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多样化溢出和空间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8]陈雪梅和李景海(2008)指出产业集聚研究忽视了一些因素,如密集市场、知识联系和制度。[9]此外,文献常常把制度设定为外生,而不是作为一个演化的、适应性的社会概念(Nelson and Winter,1982)。制度之间的具体配置和相互关系是在经济利益关系不断调整中形成的,比起制度的简单出现它更重要的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视角忽视了企业家作为产业经济变化策动者的重要性。企业家能够创造或吸引必要的资源并重新组合资源,创立制度来支持他们的冒险性事业,并能够利用他们所控制的丰富社会关系和区域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模型往往忽略了引起经济发展变化的企业家在区域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