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词二首ppt课件
主旨归纳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描绘了赤壁附近的壮阔景物,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词人的理想、抱负以及对自己老大无为的感叹。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自身经历,表达了自己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 提示 先写江岸石壁,“乱”字写出险怪,“穿”字写出高耸。再写江面波涛,“惊”字写汹涌,“拍”字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字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重点突破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词是怎样描绘赤壁之景的? 有什么作用? 提示 这首词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了”,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的装束,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苏轼刻画周瑜的形象,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 苏轼刻画了周瑜怎样的形象?其用意是什么? 提示 镇江这个地方,三国时孙权据以称霸江东,南朝时宋武帝刘裕据以扫荡河洛。作者通过怀古,寄寓着他抗金以收复中原的主张,忧虑当前局势,感慨自己到老还不能施展才略为国效力。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抑郁不平的苦闷和愤慨。 辛弃疾在词的上阕用孙权、刘裕两典的用意何在? 【考点链接】 古典诗词中的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或用句,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用典就其方法而言,一是明用和暗用,二是正用和反用。 明用和暗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的孙仲谋、刘寄奴、刘义隆、廉颇等典故均属明用,这些都是直接点出人或事来明明白白地用;暗用则是假定读者通晓古籍,用不着指明出处、指明是谁的事迹。王勃《滕王阁序》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用的是孔鲤接受其父孔子教诲和“登龙门”的典故,但融化为自己的话,用得了无痕迹,让人浑然不觉。 正用和反用。正用,就是“直用其事”,典故的意思和作者本人的意思是一致的。庾信《哀江南赋序》“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用的是贾谊《过秦论》“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意义一致,为正用。 此外,上一段中无论讲明用或暗用,其例均为正用。反用就是“反其义而用之”,典故的意思同作者本人的意思正好相反。如果说正用通常起比喻影射的作用,那么反用则有衬托、对比的效果。比如,金农的诗《柳》“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显然化用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他的意思刚好与贺知章的意思相反。 识别典故,首先,要了解典故的相关知识。其次,要了解诗词作品中,通常写景抒情尤其以写景为主的,不用典,因为用典不容易把景物特点描绘出来,会造成隔膜;用典多是抒情为主的,尤其是所抒发的感情又比较复杂深沉,比如对国家、历史、人生遭遇的种种感触,这种感情要在格律诗里表达出来,或有话不便明说,或受字数限制,这时,正可借用过去的事来表达,就要用典。其次,高考的对象是中学生,所以熟读背诵教材中的古诗词文,极为重要。 提示 辛弃疾忧国愤时,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草率冒进。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典故,旨在借古讽今,暗指张浚的草率北伐失败,重点在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北伐。 说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现实 针对性。 提示 上阕通过追慕古代英雄,感慨昏聩不振的南宋现状;下阕则从嘲讽古人着笔,提取历史的借鉴。南宋的不抵抗主义,带来令人目不忍睹的现实,投降派没有丝毫的敌情观念,更无收复国土的雄才大略,谁可改变这令人痛心的现状呢?词人想起了在历史上曾与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来。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旨句表现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此句的具体含意是什么?请结合上下阕内容详细分析。 廉颇当着赵王派来的人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以显示自己尚能领兵作战。辛弃疾以廉颇自喻,表达了希望被朝廷任用,继续为国杀敌立功但却报国无门的悲壮苍凉的心情。这几句意思是:我虽然老了,却还有廉颇一样的雄心壮志,可是有谁来关心我、重用我呢?特别是“凭谁问”三字,含有无限悲辛,反映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 1.文本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