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案(三课时)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3.认识身边的违法行为,遵章守法。
能力目标
1.能认识法律的作用,明确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区分三大违法行为。
3.知道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4.能够判断辨别身边的违法活动与行为,自觉遵章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不违法这一底线意识,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观念。
2.明确什么是违法行为,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3.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重点
1.认识、区分三大违法行为。
2.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
1.区分三大违法行为。
2.对民事违法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各种违法活动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滥用职权罪三罪并罚,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宣判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思考:令计划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引出课题《法不可违》。
二、新课讲授
eq \a\vs4\al(目标导学一:违法无小事)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活动一:行为的底线
(学生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教师讲述: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教师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
活动二:认识违法行为
(学生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
1.思考: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落得什么结果?
2.什么是违法行为?
3.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
教师讲述: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教师总结:含义: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
(三)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活动三:认识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展示表格和学生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
情景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一
较轻
物权法
(民法)
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二
较轻
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法规)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三
严重
刑法
刑事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
1.观察与思考: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2.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eq \a\vs4\al(目标导学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四)警惕和远离违法行为
活动四: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学生了解教材P49“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
教师总结:谎报险情制造混乱行为,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需要,明知没有发生险情,而故意编造实际不存在的危险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以此引起社会混乱、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的行为。这里所说的险情是指水灾、火灾、车祸、地震、塌方、匪警、疫情等危急情形。比如为了寻开心,无事拨打匪警、火警电话,造成消防车、警车徒劳奔忙,干扰这些部门正常工作秩序,甚至影响正常出警和抢险。这种行为无论是否达到目的,均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要受到治安处罚。
材料链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的。(二)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障碍物,或者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的。(三)在铁路线路、桥梁、涵洞处挖掘坑穴、采石取沙的。(四)在铁路线路上私设道口或者平交过道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中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记录表单汇编.docx
- 炼铁厂1080m3高炉试车方案.doc
- 生物大数据(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 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答案.docx
- 中国传统节日——冬至节日介绍(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次综合实践活动.docx
- AP微积分BC (2018年真题)全套含选择题及答案.pdf VIP
- OEM代工与加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详细版.docx
- 关于农业自动化灌溉浇灌滴灌控制系统设计有关 的外文文献翻译成品:自动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英文双语对照).docx
- 宪法多选题新题.doc VIP
- Bain-德邦产品融合项目里程碑汇报(上会终稿)-20170525.pptx VIP
- 宪法考试多选题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