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研究各地城镇就业情况综合评价.docx

基于因子研究各地城镇就业情况综合评价.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因子研究各地城镇就业情况综合评价.docx

基于因子研究各地城镇就业情况综合评价 【摘要】对各地区城镇的就业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从而为各地区长期就业规划提出有利建议,选取的是全国31 个省市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上关于19个不同行业的就业人 员工资总数作为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各省市的各因子得 分和综合得分,从而得出综合排名,客观分析各地区城镇的 各行业间的优势与劣势。 【关键词】就业情况;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0引言 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就业增长率却呈现下 降趋势。解决就业问题已不能再着重与经济增长,而应在产 业结构调整中促进就业。研究各地区城镇的不同行业就业情 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判断各行业的优势与劣势,对经济 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有着重要作用。 1各地区城镇单位就业情况综合评价 本文以北京、天津、河北等31个省市的19个行业就业 人员工资总数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该数据进行因 子分析。原始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的处 理与计算利用了 SPSS19. 0统计软件。 1.1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利用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从众多的原有指标变量中提取 出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这就要求有一个前提,那就是 要求原变量之间应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否则不能运用因子 分析。采用计算各个指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以及巴特利特 球度检验和KMO检验等方法来检测因子分析对本文所取数据 的适用性。 通过观察各个指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发现,19个 指标(每个行业算一个指标)两两之间大多数具有很强的相 关性,检验变量间偏相关行的KMO统计量,数值为0. 773, 大于0.5,因此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无太大差异,可知数据 适合作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假设检验的结果,其概率p 接近于0,由于概率p小于显著性水平,可以认为相关系数 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可见球形假设被拒绝,因此19 个指标间并非独立,取值是有关系的,适合作因子分析。 1. 2主因子的确定 根据各个因子解释原有指标变量总方差的情况,我们利 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从19项指标变量中提取出 主要因子,通过它们来代替原有指标变量所含的信息。先计 算因子方差贡献情况,计算出公因子方差比,公因子方差比 指的是按照所选标准提取相应数量主成分后,各变量中信息 分别被提取出的比例,例如变量(农、林业)的公因子方差 比是0.564,即提取的公因子对变量农林业的方差作出了 56. 4%的贡献。由表可知前两个数据大于54.6%,其余大量的 都在90%以上,说明提取的因子保留了足够多的信息,因子 分析的效果是显著的。 再由主成分列表分析得出第一个主成分的特征根为 11.974,解释了总信息的63.021%,第二个主成分的特征根 为3. 172,解释了总信息的16. 695,第三个主成分的特征根 为1.229,解释了总信息的6. 468,第四个特征根为0. 886, 比1小,说明解释力度不如直接引入原变量。另外,提取的 3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 86. 183%,丢失的信息较 少,用它们来代替原指标变量进行各地区的就业评价是可行 的。 1.3因子的命名 上述得出的3个因子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提取是 不成功的,就是说所得的因子必须是可以命名的。计算3个 主因子的因子载荷矩阵并从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各因子 的典型代表变量并不突出,不能对因子做很好的解释。因子 采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进行因子旋转,计算旋 转后的因此载荷矩阵。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得到相应 的因子模型,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到这些信息:(1)批发与零 售业、交通运输、住宿与餐饮业、信息传输、金融业、房地 产业、租赁和商务、科学研究、居民服务和文化体育这几个 指标在第一个因子上具有较高的载荷,这些指标包括了各种 公共服务、社会服务业,我们可以命名为第三产业就业信息 因子;(2)制造业、电力热力、建筑业、水利环境、教育、 卫生和社会保障、公共管理这几个指标在第二个因子上具有 较高的载荷,这些指标包含的是企事业单位,我们可以命名 为第二产业就业信息因子;(3)农林业、采矿业这两个指标 在第三个因子上具有较高的载荷,这些指标中包含的是一些 基础产业,我们可以命名为第一产业就业信息因子。 1.4计算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排序 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通过系数矩阵将提取的 主因子表示为各个变量的线性组合,求出得分函数。根据各 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出因子得分,再以各因子特征值所占权 重为权数计算各省市的综合评价得分。根据总得分,对31 个省市就业情况进行排序。由于数据收集的时候,西藏的居 民服务业数据缺失,最后结果不算西藏。排名靠前的是北京、 广东、浙江、上海这些城市,排名靠后的是青海、宁夏、甘 肃这些城市。这些基本符合我们所大致了解的情况,由此可 见此评级还是比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