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年代后现代中国哲学的重构-梁燕城著.pdf

破晓年代后现代中国哲学的重构-梁燕城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序 论 一、后现代文化 的图景 后现代文化的图景,就像一混沌的碎形世界,全体是各 自分 散 ,连起来又是波涛起伏 ,没有统一的图画 。但如何在混沌中发 现秩序 ,纷乱中构作出普遍意义 ,并使多元分立的世界得彼此感 通 ,将是当前哲学的课题 。从事后现代 中国哲学思考 ,第一步必 先走 出现代哲学 固定 的思维框框 ,第二步则避免进入后现代主 义所陈设 的飘忽散立思想 。然后针对世纪交替的哲学课题 ,作 原创性 的 自由思考 。以开放心灵容纳多元 的文化处境 ,但在开 放 的 同时避 免虚 无主 义 ,另一方 面在 不接 受权威及 后设传述 )的独断论述时,仍有对真理与普遍性 的信念和 追寻 。那是在虚无与独断之 间不断的平衡和摸索 。 所谓走出现代哲学,是指摆脱康德那主体为本的思考 ,不预 先假设主体和客体 的对立 ,亦即不接受启蒙运动所定 的框框 。 在 中国的近代哲学反思 ,乃是摆脱建基于康德主义 的牟宗三派 新儒家模式,拒绝把 中国哲学锁定在道德形而上学之中,但这不 第 2 页 是否定它 ,却是在其影响下的重新反省 ,是后牟宗三 、后新儒学 反思走向开放和多元的思维模式 。 所谓避免进入后现代主义 ,是指排 除“后设传述 ”时,并不 陷 入李 奥泰( )的并行 不悖 学( ,以为一切思想或 学派均并行而不能沟通 。亦指批判语言与现实之关连性时 ,也 不走进结构与解构之相生相破 ,却重视从否定 以呈现真实 的进 路 ,在整体眼界下使多元 的碎片得 以彼此沟通 ,而达到和谐 ,走 向成中英先生所谓的 “后后现代”,或罗辛纳( )所 谓“肯 定的后后现代主义”,寻索一种非教条性的建构思想。 这是一思想的探险,并非创作一大哲学体系,而是从一思路 去行 出某种方 向,辗转地发现在所有似乎是蔽塞无路之 山穷水 尽处,总获得柳暗花明的新眼界 。在迂 回前行中,走过不同哲学 反省的经验 ,发现多元不 同的观点和体悟之间,并非封蔽散立 、 各 自分隔,却有通道 ,可从一边转化 向另一边 ,以致多元相异之 思想间,有道路可贯通之 ,而形成感通和谐。 这思路的灵感 ,仍是始于新儒学,但并非来 自牟宗三的独断 体系,却来 自唐君毅的开放性思想,从人生体验去走过不同的心 灵境界,建构了多元间的通道 。牟宗三 的系统不能肯定多元 ,只 限于现代;唐君毅 的容纳 多元 ,属后现代 ,但 因多元 间能感通 ,故 又不陷入后现代那种散立的虚无之中。 从唐君毅的心灵境界观 ,可不先假设主客对立 ,而纯从心灵 所觉的世界现象开始 ,故这思路始于一种人生现象学,以 “心灵 本真直觉 ”与“生活世界 ”为哲学探 险之始 点,落实于人生具体 的 经验 ,而求描述出不同的普遍经验与境界,从人生 以贯串起中西 哲学不同的体验 ,从体验有普遍意义 ,而不落入主观之 中。但普 遍性又有不同层次与范围,各不同者可多元并存 ,并行不悖 ,但 又彼此相通 ,不落入相对主义。 第 3 页 二 、网络宇宙 后现代文化的另一特征 ,为一信息社会的建立 ,因着 电脑网 络的出现 ,世界的政经权力中心亦将转变 ,不再像从前 以拥有生 产工具为权力来源 ,而 以拥有信息及信息科技为其重心,人文领 域亦将形成一 网络世界 。故思想文化必然是多元并举 ,不可能 有意识形态定于一尊 。 在现代盛极一时的个人主义 ,在多元冲击下,将失去共识与 对话 ,演变成孤离的自我中心主义 ,而形成社会的严重分割 ,单 靠 民主和法治 的外在规范 ,难 以统合 出共 同观 点 。这必产生沟 通科技进步 ,但人却不能沟通 的危机 。 后现代危机的纾解 ,当在解除原子性的个人主义观点,而建 立网络中的人观 ,以配合网络世界的进展 ,依网络关系而重建人 与人沟通 的基础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