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分型:四种类型 高血糖对全身各个器官的影响 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危险性 确诊: 三条标准 空腹血糖 ≥7.0mmol/L 重复一次 餐后血糖 ≥11.1mmol/L 重复一次 OGTT 2小时血糖≥11.1mmol/L 调节异常(IGR):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空腹血糖异常(IFG):5.6~6.9mmol/L 糖耐量减低(IGT): OGTT 2h 血糖 7.8~11mmol/L 评估病情:HbA1c和FA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 糖化白蛋白(果糖胺FA)<280μmol/L 2型糖尿病治疗目的:医生的考虑 治疗: 血糖目标水平 一般人群 >70岁者 空腹血糖 4.4~6.0mmol/L 6.0~8.0mmol/L 餐后血糖 4.4~7.8mmol/L 8.0~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6.5% <7.5% 治疗: 其他目标水平 血压 130/80mmHg 体重指数 <25 总胆固醇 <4.5mmol/L LDL-C <2.5mmol/L HDL-C 1.1mmol/L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分类 一、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原则 二、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 胰岛素促泌剂 ?? 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介绍 非磺脲类降糖药 胰岛素增敏剂 新药介绍 胰岛素制剂的分类: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 胰岛素治疗的并发症和副作用 磺脲类药物受体存在的部位 KATP 通道的生理作用 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 胰腺内作用机制:促使β细胞KATP通道关闭是胰岛素释放的主要机制,包括以下两条途径: 依赖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的途径: 不依赖KATP通道的途径:药物与胰岛素分泌颗粒膜上65KD受体蛋白结合后,引起CIC-3氯离子通道活性增加,从而引起胰岛素以胞吐方式分泌。 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 胰外作用机制: 磺脲类降糖药可增加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增强其结合亲和力,从而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促进糖原合成酶的活性,使糖原合成增加;减少蛋白激酶活性,抑制肝糖异生,并抑制肝糖原分解,使肝葡萄糖输出减少。 磺脲类降糖药的适应症 新诊断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在饮食控制后,血糖(空腹或餐后)仍高者。 ?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在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也可加用磺脲类降糖药。 磺脲类降糖药的禁忌症 ?1型糖尿病病人。 ?患者有肝、肾功能异常者。 ?对磺脲类药物过敏者。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或合并有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时。 在应激的情况下,如有严重创伤、大手术、感染、妊娠时不应使用,应改用胰岛素治疗 磺脲类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低血糖反应:老年人尤应慎重。 少数病人可发生皮疹、胆汁性黄疸,谷-丙转 氨酶升高,暂时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磺脲类中有交叉过敏反应,可引起紫质尿。 体重增加。 磺脲类药物选用原则: 选用原则 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 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 磺脲类药物的失效 原发失效:大约10%的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后,如血糖不能控制(空腹血糖大于250或空腹血糖下降小于20)称为磺脲药物原发失效。 继发失效:有的患者,在开始治疗时效果良好,但经过数月或数年疗效减弱或消失 ,称为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 格列本脲 药理作用 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少肝糖输出 口服后15-20分血糖已开始下降,90分达 高峰,半衰期约12-24小时。 它在肝内代谢,其代谢产物经胆汁和肾脏排出者各占50%。 药物相互作用 可加强优降糖的降糖作用的药物:??? 能抑制儿茶酚胺、胰高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的药物,如胍乙啶,心得安。? 能抑制与磺脲类在体内灭活有关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