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纵隔淋巴结分区学习.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纵隔淋巴结分区学习

第10组 肺门淋巴结 指叶近端部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反摺外,右侧还包括邻近中间段支气管的淋巴结。X线上,肺门和叶间淋巴结增大均可使肺门阴影增大。 第11组 叶间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叶支气管之间。 第12组 叶淋巴结 淋巴结邻近远侧叶支气管。 第13组 段淋巴结 淋巴结邻近段支气管。 第14组 亚段淋巴结 亚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 淋巴瘤:两侧内乳淋巴结肿大 胸部淋巴结分布图 上述14区中的1至4区为上纵隔淋巴结,5、6区为主动脉淋巴结,7至9区为下纵隔淋巴结,它们均位于纵隔内,属于N2淋巴结, 当有对侧或锁骨上淋巴结时为N3淋巴结。 10至14区淋巴结都位于纵隔胸膜反摺外,属于N1淋巴结, 胸部淋巴结分布图 10区为肺门淋巴结,11至14区为肺内淋巴结,当胸片上见到肺门增大时可能为10和11区淋巴结共同增大结果。 除1、7、8、9区外,其它各区都要分为右(R)和左(L)侧,位于中线上的不分侧别的淋巴结(如3区)则认为是与原发肿瘤同侧的淋巴结。 三、1996 AJCC-UICC胸内淋巴结分组标准的CT实例 病例资料 女性,75岁。 直肠癌全身广泛转移 左图为CT扫描图像层面示意图 图中英文缩写 Ao: 主动脉(aorta) APB: 尖后段支气管(apical post. Bron.) AV: 奇静脉(azygos vein) BA: 头臂动脉(brachiocephalic artery) Es: 食管(esophagus) LA: 左心房(left atrium) LAr: 动脉韧带(lig. arteriosum) LBV: 左头臂静脉(L.brachiocephalic A) LCCA:左颈总动脉(L common carotidA) LIPV: 左下肺静脉(L.inf.pulmonary V) 图中英文缩写 LMB: 左主支气管(L./main bronchus) LPA: 左肺动脉(left pulmonary A) LSA: 左锁骨下动脉(L. subclavian A) LSPV: 左上肺静脉(L.superior Pul. V. PA: 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 PM: 肺内转移瘤(pul. Metastasis) RBV: 右头臂静(R.BrachiocephalicV RCCA:右颈总动脉(commond carotid) RIJV: 右颈内静脉(internal carotidV) RIPV: 右下肺静脉 (inf.pulmonary V 图中英文缩写 RMB: 右主支气管 RMB-BI: 中间段支气管 RPA: 右肺动脉 RSIV: 右上肋间静脉 RSPV: 右上肺静脉 SPR: 心包上隐窝 SVC: 上腔静脉 T: 气管 TG: 甲状腺 临床应用中需注意: 1 3A和6区分界? 2 3P和7区分界? 3 4R和10R区分界? 4 10L和5区分界? 5 9和8区分界? 6 8区的下界? 7 位于气管正中线的淋巴界分区? 8 胸内淋巴结肿大的标准? 肺癌分期 纵隔淋巴转移的CT展示 (根据1996 AJCC-UICC区域淋巴结分类标准) 张雁山 MD 甘肃武威肿瘤医院 甘肃重离子医院 2018.7.24 在过去的10年里,肺癌分期的区域淋巴结分组标准一直是两套系统共用: AJCC(美国癌症协会)标准 ATS(美国胸科学会)标准 一、背景材料 (一)、AJCC分类法 1978年,Naruke按照胸部淋巴引流将淋巴结分为13组,并绘制了淋巴结群位置图。1979年的AJCC采纳了该分类法,并进一步将其分为上纵隔区和下纵隔区。 AJCC分类法 上纵隔区包括: 1、最上纵隔组 2、上气管旁组 3、血管前气管后组 4、下气管旁组 5、主动脉窗组 6、主动脉旁组(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膈神经) AJCC分类法 下纵隔区包括: 7、隆突下组 8、食管旁组 9、肺韧带组(包括双侧肺静脉) 10、肺门组 11、叶间组 12、肺叶组 13、肺段组 (二)、ATS分类法 1983年,ATS在AJCC分类法的基础上作了改进,提出新的胸内淋巴结分类法,即ATS标准。 ATS法与AJCC法的主要不同点 1、取消最上纵隔组和肺门组,前者并入气管旁组,后者改名为气管支气管组和支气管周围组 2、增加锁骨上组 3、明确第4组和第10组的界限 4、取消了肺韧带组,将其纳入食管旁组 5、将12、13组取消,与1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