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CHUWENHUA
ZHISHI CONGSHU
楚文化知识丛书
总 序
《 》
武汉楚文化学会组织编写的 楚文化知识 丛书,终
于问世了。这是近年来楚史专家们在完成以纯学术研究
《 》
见长的 楚学文库 鸿篇巨制之后,以通俗的形式系统宣
传楚文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
史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在华夏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楚文
化是波涛滚滚的支流,极大地充实、丰富了华夏文化的
内涵。
在一般读者的心目中,楚文化是深奥的,那么多的
学者写了那么多大部头的书,仍然还有一个又一个楚史
之谜至今未曾得到解答。同时,楚文化又是多姿多彩的,
《 》
屈原 离骚 的华美辞章和曾侯乙编钟的雄浑音响,不知
使多少人心驰神往。由此,楚文化具有的两个特点,博大
精深与多姿多彩,就这样一并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楚文
化是华夏文化的南支,说中国先秦文化,主要是东周文
化的精华大半集中在楚文化,并非过誉之辞。我本人不
是研究楚文化的专家学者,我的老家也不在湖北,而是
在楚国春秋时期争霸的主要对手晋国的所在地山西。但
在接触了一些研究楚文化的学者,阅读了一些楚文化的
书籍之后,我对楚文化有了一定了解,很快便成了楚文
化的崇拜者和热心的宣传者,并有兴趣对楚文化进行一
励精图治
1
些探讨和研究,愿意为弘扬楚文化作贡献。
80 年代末,适逢东湖磨山亟待开发,武汉市委、市政
“ ”
府经过多方面的考察、研究,决心在此地建一座 楚城 。
原因有三:一是楚文化内容丰富,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很
总
高,建楚城影响大;二是湖北是楚国的腹心地带,在湖北
序 的省会武汉市建设楚城,在学术界没有争议,外地不会争
建;三是全国研究楚文化的学者较多地集中在武汉地区,
可就近请教,有这些学者把关,楚城的建设不会走样。经
与有关同志商量,市委、市政府很快形成决策,付诸实
施。楚城于 年动工建设, 年初步完成了一、二
1990 1994
期工程,对游人开放,各方面反映较好,取得了良好的经
济和社会效益。美中不足的是,不少人反映看不懂楚城
中的一些内容,迫切希望能看到一些介绍楚文化基本知
识的书籍。我认为这个要求很好,有助于对楚城和楚文
化的宣传。如果没有对楚文化基本知识的普及宣传,只
有东湖磨山所建的楚城,就犹如计算机只有硬件没有软
件一样。为此,我采纳专家们的意见,及时组建了有数十
个学术单位、市属部门和大中型企事业作为会员单位的
“
武汉楚文化学会,开展了包括召开 首届长江文化暨楚文
”
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在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