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史林风雨路郭沫若交往的文化圈-林甘泉主编.pdfVIP

文坛史林风雨路郭沫若交往的文化圈-林甘泉主编.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郭沫若与鲁迅: 现代 中国文学 的双子星座 例如我和茅盾 、郭沫若两位 ,或相识, 或未尝一面 ,或未冲突,或 曾用笔墨相讥, 但大战斗却都为着 同一的 目标 ,决不 日夜 记着个人 的恩怨 。 鲁迅 年 月 日。天气晴好,海上风平浪静 。一艘加拿大的 邮轮“日本皇后号 ”,正从横滨驶往上海 。在设备豪华舒适 的头等舱 里坐着郭沫若,他是在朋友们的协助和安排下秘密 回国的。七七卢 沟桥事变爆发以后 ,在 日本亡命长达十年之久的郭沫若 ,决计返 回 祖 国参加神圣的抗 日战争 。国内政界要人张群、邵力子 以及老友郁 达 夫等 ,或进 言,或斡旋 ,或书信联络 ,最后 经蒋介石 同意 ,表示对 郭沫若要 “有所借重”。中国共产党和 国内进步文化界在鲁迅逝世 之后,更是翘首 以待,盼望郭沫若早 日归来 ,担当起领导文化界团 结抗 日的重任 。 然而,回国就意味着和相依为命的安娜母子分别。在中日两 国 全面交战的时候 ,这分别更不同往常,还不知道今生今世能不能够 重逢 ? 别妇 抛雏 ,愁肠 万结 ,投笔请缨 ,心潮澎湃 。此 时此刻 ,郭沫若 不禁想起了鲁迅的一首七律 :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虽然记忆有点模糊 ,可能有稍微记错了字的地方 ,但这是他 最喜欢的一首诗。数十年来,鲁迅在风雨如磐, “城头变幻大王旗 ” 的 旧中国、旧时代 ,“忍看朋 辈成新鬼 ,怒 向刀丛觅小诗 ”,这种可贵 第 2 页 的大无畏和韧性战斗精神是郭沫若十分钦佩的 !在茫茫大海上 ,郭 沫若 只觉得有一种精神在笼罩着他 ,有一座灯塔在指 引着前进 的 方 向。 加拿大邮轮快要驶到上海 了。心爱的父母之邦 已依稀可见 。作 为大诗人 的郭沫若 ,再也按捺不住 自己万分激动 的心情 ,他按照鲁 迅 的原韵 ,用全部 的赤诚写了一首七律: 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 去 国十年余泪血 ,登舟三宿见旌旗 。 欣将残骨埋诸夏 ,哭吐精诚赋此诗。 四万万人齐蹈厉 ,同心同德一戎衣 。 后来 ,郭沫若 自己解释他此番 的心境道 : “我在 回国的当时是 有鲁迅 的精神把我笼罩着 的。假如没有鲁迅这座精神上的灯塔 ,假 使鲁迅不 曾给过我一些鞭挞 ,我可能永远在 日本陷没下去……” 的确 ,鲁迅和郭沫若 的关系,在文学史上是别具特点而且值得 研究的。他们两人气质和风格迥异 ,虽然 同在文化战线上工作 ,却 从来 没有见过面;而且 ,在有些 时候 ,在有 些 问题 上 ,他 们 的意见也 不尽相 同,甚至发生过尖锐 的争论 。然而 ,他们战斗的大方 向始终 是一致 的。作为新文艺运动共 同的奠基者和两位最英勇的旗手 ,鲁 迅和郭沫若是我 国革命文艺运动两面光辉 的旗帜 。 鲁迅在逝世前不久 ,曾经对他和郭沫若 的关系作 了极好 的说 明: 例如我和 茅盾、郭沫 若两 位 ,或相识 ,或未尝一面 ,或 未冲 突 ,或 曾用笔墨相讥 ,但大战斗却都为着 同一的 目标 ,决不 日 夜记着个人 的恩怨 。 郭沫若对他和鲁迅 的关系 同样作 了很好 的说 明。 年 《且介亭杂文末编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 日统一战线 问题》, 《鲁迅全 集》第 卷,人 民文学 出版社 年版 。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