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移植上海的厦门人
小时候 ,在 世纪 年代 ,我们住在上海 。我 以为
只有我们一家人和我们的亲戚讲厦门话 ,因为周围的人
都讲别种话 。我们住 的弄堂在静安寺 附近 ,叫柳迎村 ,一
排排两层楼的房层建造得很密 。母亲会从楼上的窗子俯
身探视住在对面 的“广东仔 ”打麻将 ,嫌他们 的留声机开
得太大声,放 出的“广东仔 ”戏真难 听。隔壁住 的是“福州
仔 ”,“福州仔 ”做 的肉松和厦 门人做 的不 同,母亲不爱吃,
“仔”字有几分蔑视别人的涵义 。我们是厦门人。的确,
除了厦门人之外,母亲对别地方的人都存有疑心。
其实,父亲是在平和县坂仔村 出世 的,但是我们却认
为我们是厦门人,因为母亲是厦门人 。她给我的印象是,
唯有厦门人才靠得住 ,而最靠得住的莫如住在厦门对面
鼓浪屿漳州路一百二十号(现在改为 四十 四号 )的花 园洋
房里 的人 。那是外公廖悦发 的家 ,是母亲一切智慧的
第 2 页
外公廖悦发和外婆林 氏。
小时候,母亲给我的印象是,唯有厦门人才靠得住,而最靠
得住的莫如住在厦 门对面鼓浪屿漳州路的花 园洋房里 的人,那
是外公的家,是母亲一切智慧的源泉。
源泉 。
外 曾祖父廖宗文年轻时在厦门开小店子 ,卖餐具和
厨房用品。他有四个儿子 ,我外公排行第二 。他怎样变
成富商的我不知道 ,却知道他的兄弟早就和南洋有生意
来往 。他创办豫丰钱庄 ,拥有房地产 ,在厦 门有 自己的码
头和仓库 。廖家的人骄傲地说: “鼓浪屿廖家谁都知道,
你写信 的时候不必写地址 ,只写廖宅就可 以了。”
鼓浪屿是公共租界。当年清政府被迫与英 国侵略者
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辟厦门等五埠为通商 口岸,但在条
约上无所谓租界,到光绪十八年才 由当地宦吏与英美德
第 3 页
法 日等七 国领事签约,辟鼓浪屿为公共租界。各国领事
乃设立工部局及会审公廨 ,办理地方行政和司法事宜,而
大权实操于英 国领事手里。
鼓浪屿矗立海 中,风景清幽,龙头山与厦门的虎头山
相对 ,有龙虎守港之称 。厦 门是天然海港 ,各 国船舰沿岸
而驶 。在 世纪 年代更填筑堤岸 ,长凡三里,造大码
头,并开辟鹭江道 ,其热 闹与上海 的黄浦滩无殊 。那是外
国人威风凛凛 的地方 ,外 国商人坐在轿子上会随便踢轿
夫或拿棍子打路边 的孩子 。但这些番仔也带来耶稣教 ,
设立许多教会学校 。母亲少年时就在毓德女校读书 ,而
父亲在寻源学校就读 。
我从小就听说鼓浪屿沙滩 的沙有多细多 白,山上的
洋房 多漂亮 ,街道 多么清洁 。岛上居 民只有几千 ,没有车
马,走在 山上小道可 以听到从洋房里传来 的贝多芬或 肖
邦的钢琴曲,或从教堂里传来的 《圣母颂》。
外公的花 园洋房就在绿荫处处的山上 。花 园里有盆
栽 ,有棵高及二楼 阳台的玉兰树 ,蝴蝶在绿 叶中飞舞 。还
有酒坛 ,装着廖家 自酿 的黄酒 。廖家男人从外面 回来 ,会
揭起盖子顺手 舀起一瓢来 喝 。走上 宽大 的石 阶便是走
廊 ,石 阶后面是大厨房 。大厅方方 正正 ,后面是外公外婆
的卧房 。外公有三男三女,大舅三舅根本没有好好地读
过书 ,也不帮外公做生 意,只会花钱抽烟 喝酒找女人 。二
舅倒去过美 国学医,后来在厦 门大学教书 。廖家对女儿
第 4 页
却管教得很严 ,认为女儿要会烧饭、洗衣服、缝纫、打扫房
屋,样样都要照规矩学,将来才能嫁到好人家 。外公是家
中暴君,动不动就对家里的女人发脾气 。在楼上住的是
大舅三舅两房,洋房后面还有个 比较小的房屋,里面住三
叔公和他从南洋带回来的马来婆和他们的孩子 。那马来
婆把家里弄得又臭又脏 ,是外公常发脾气的一个原因。
母亲提到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