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化学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使用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有些教师不管所教内容是否适合多媒体,都把其制成课件,统统打到屏幕上,特别是公开课或示范课,好像不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一味追求课堂教学上的“奢华”,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呢?首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实验能实际操作的绝不能滥用教学多媒体。例如,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收集的验满。有的教师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制成课件,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学生的感性认知规律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实验态度的。 其次,一些较为抽象的微观世界,如微观粒子的结构(像原子的结构)、粒子的运动(像分子、原子、离子的运动)、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像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这些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来演示。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把软件设计制作为动画形式。2个H2O分子分解为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重新结合成2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又重新结合成1个氧分子,然后,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氧分子聚集成氧气。通过这个动画,使学生仿佛真的看到了分子和原子的重新组合,也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 第三,有些化学实验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一定的后果,甚至危险。这些内容不适合用真实的实验来演示,但通过教师的讲解又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如果用多媒体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进行步骤分析,慢放动作,不仅能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还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例如,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撤离导管,水倒流进入热的试管,试管炸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前先加热后通入一氧化碳,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后停止加热,导致还原出来的铜重新被氧化。 第四,对于初中化学有毒的物质的演示实验不能做的,可采用多媒体来演示。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CO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我把虚拟实验软件输入计算机,学生通过“虚拟实验”亲自在电脑上操作,实验前先通入CO后加热,实验结束后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 第五,还可以在阶段复习总结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例如,传统的复习课是老师一边讲一边将有关的知识点写在黑板上,这样既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教师在黑板上又是写,又是擦,还挺累。最后不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知识结构事先制成课件,复习时,一边讲,一边逐步把知识结构显示出来,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前后关系。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学校实际以及教师实际等因素正确使用多媒体,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编辑 马燕萍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