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院尿路感染情况 2013年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专率0.31%。 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专率0.37 %,占全部医院感染的 6.9%(构成比)。 2013年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4.09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日感染率6.90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害 增加患者的痛苦, 延长了住院时间; 加重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每个病人次增加2.4d住院天数;增加500 美元的住院费用; 感染进展可导致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脓肿、G-杆菌败血症,病死率提高3倍; 导致CAUTI 的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 为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 构成医疗安全等重大隐患。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技术指南(试行) 概 述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AUTIs) 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尿路感染病原学 尿路感染主要病原体 大肠埃希菌 真菌 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其他肠杆菌属细菌 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 尿路感染的易感机制 尿道黏膜的完整性受损 尿道黏膜免疫能力降低 生物膜形成 长期留置尿管者导管发生堵塞 其他未明确的机制 尿路感染途径可分为管腔内感染和管腔外感染。 插入导尿管时,聚集在尿道口或尿道前段的细菌可直接进入膀胱而感染;集尿袋和尿管腔内的细菌可逆行进入膀胱引起尿路感染。 长期留置导尿管,局部清洁消毒不彻底,微生物更容易经由尿管外移行进入尿道膀胱造成感染。 使用污染的液体或医疗器材等,经由其它患者或工作人员引起的交互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年龄:高龄易患 性别,女性多发 基础疾病 免疫力降低 糖尿病 慢性消耗性疾病 尿道周围细菌定植 肾功能不全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其他健康状况等 手卫生规范落实不到位 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 导尿管置入技术:技巧+轻柔 导尿管留置时间 反复打开密闭式引流系统或集尿袋高于膀胱水平 导尿管护理不当 导尿管更换问题 引流袋更换过程中污染 及时放尿(间歇;持续),防止逆流 做好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 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措施! 易感因素——留置导尿管时间 留置导管时间与菌尿关系 Sugata T.Bacterral and crystal lad herehce to the surfaces ofindwelling urethral catheters[J].urol,1990,143:717. 易感因素——开放VS密闭式引流系统 易感因素——与尿管留置后护理相关的因素 尿道口的清洁护理不恰当,容易引起细菌定植,彻底而细致的尿道口清洁消毒可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下降30 %~ 40%。 膀胱冲洗可将密闭性破坏,冲洗速度过快导致膀胱黏膜为损伤,尿逆流等均可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 与上尿路相比,下尿路感染患者一般局部症状较重而全身症状相对轻。 不足5%的短期留置导尿管相关性菌尿症可继发血流感染,占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15% 。 多数患者为无症状菌尿,并可进展为临床尿路感染,约20%~30%的尿管相关性菌尿患者出现非特异性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排尿困难、尿失禁、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尿液浑浊,肋脊角压痛,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约30%菌尿症在持续留置导尿10d后发生上行性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前列腺炎、附睾炎及精囊炎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不能单纯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还要高度重视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检查结果。 真性菌尿是指膀胱穿刺尿培养或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有细菌生长 。凡是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应诊断为尿路感染。 尿培养标本采集SOP 尿培养标本采集SOP 尿培养检查SOP 尿培养检查SOP 尿培养检查SOP 评估患者留置导尿管是否必要。 选择适当型号和管径的导尿管。 落实手卫生规范 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导尿管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