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级教师成长故事》有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特级教师成长故事》有感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读《特级教师成长故事》有感 读《特级教师成长故事》有感: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杨晶 记得刚工作那年,一位老师问我:你在十中的生物老师是谁? 答:初中魏永宓老师,高中姜苹老师。 怪不得你会选择学生物! 我想这一感慨中包含着对两位老师的认可、尊敬和赞美! 点滴积累,汇集成河、岁月如梭,感动无数是书中介绍两位老师的标题。在深受两位老师的感染下,我选择了生物教学这个专业;在传承两位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逐步成长起来。今天再次拜读两位老师的故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我对两位老师的致敬。 20年了,您用猪的心脏教我们认识心脏结构;您指导我们几个胆小的女生做脊蛙反射实验;您带领我们做人血涂片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我想这就是您所说的教学直观、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 至今依旧清晰记得您在课堂上的小组积分活动,让我们在既紧张又兴奋的环境中积极地去学习生物,配上您清晰生动的讲解,真的是当堂学当堂会。这便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学会学习的真实体现。 受到您的影响,现在的我在教学中也是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一定创造机会给学生,尽可能地让课堂直观,尽可能的让学生学的轻松。曾经作为学生的我,喜欢生物课就是因为生物学着轻松;现在作为老师的我,学生喜欢生物课,也是因为学着轻松。 刚工作的我,把您的方法原样照般到了初中课堂,非常顺利地收服了哪些个小孩。还记得我告诉学生血液体内循环一周只需要20秒,哪个小组同学能在20秒内背完体循环和肺循环我就给他们小组加分,学生的积极劲使得课堂活跃的同时学生也学得很快很牢。教材变了,但是好的方法是可以传承的,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 现在的我多年奋战在高三,更多的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生物。看到您的介绍突然豁然开朗,您曾经教我的,我曾经模仿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 图片节选自姜苹老师介绍。 在初登高中讲台的时候,我有一个秘密法宝,那就是当年您给的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如何掌握记忆知识皆有之,简直就是我备课的最佳指导。一本笔记把您所说的常反思,勤设计体现的淋漓精致。 曾经我把您的笔记发扬光大,如今我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带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这是传承也是发展。 教学并非越热闹越好,教后反思对提升教学水平至关重要.这两句话当年作为学生的我可能无法体会,但是如今作为老师的我,可谓体会深刻。 生物学科作为实验科学,实验课、实验演示视频、结构图、活动课等等使得生物课天生有优势,常常令其他科老师羡慕不已。可是我们不能忘记了生物也是理科,特别是高中生物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如何将一个教学素材用好用透,是作为生物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文字写到这突然内心冒出一个念头,我是不是也算系出名门了? 魏永宓老师和姜苹老师对我报考生物学专业、刚工作那几年的教学方法、至今的教学思想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感谢您们! 如今的我,在模仿的基础上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是传说中的继往开来吧! 现在,经常有学生说,杨老师我喜欢你的生物课,我要学生物专业。这就是传说中的传承吧!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读《名师人生》有感 实验小学?? 范丽平 教育名人薛瑞萍说:教书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读书,这可怎么得了!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人民教育》创刊60周年系列丛书中的《名师人生》一书。这本书是放暑假前学校发给部分青年教师的。翻开此书,认真读来,倍有久旱甘霖之感。 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名师人生》一书中40多位中小学名师以自述的形式,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他们成长中带有标志性的故事,阐释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透过这些故事,我可以感受到他们从普通教师到名师所走过的艰辛路程;能够读到他们在拔节生长中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可以聆听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还可以跟随着名师的感悟而感悟。这本书是名师成长的经验之谈,更是他们精神光辉、思想与智慧的投射。它带领我进行了四十多次人生旅行,从名师行走的足迹中,我找到了名师们成功的路径和规律。 以下是我读书时的一些摘录及随想,相信它会指引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钱梦龙】 人的能力暂时低一些不要紧,但心中的标尺不能低。(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要有自信,别放弃。) 一个教师如果能从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悟出某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他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教育艺术家或教学艺术家。(教师时刻不能忘记反思。) 【魏书生】 从索取、从指责的角度看社会环境,容易觉得天昏地暗,难以生存;从报恩、从适应的角度看,便觉得天高地阔,随时都有发展的空间。(人要有好的心态,才适合生存。) 做人要紧的是守住平常心。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