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的探讨.docx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的探讨.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的探讨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的探讨 【摘 要】宏观认知教育是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而设计的一种教育方法,在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宏观认知教育对减轻中学生学习压力、提高挫折承受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一、积极心理学的起源与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必要性 1.积极心理学起源。近几年来,心理学界的重大变革之一即是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改变了我们看待个人心理健康的视框。除了传统心理治疗重视的忧郁、疾病、悲伤等负向消极的心理知识,人类心理其实还有许多快乐、幸福、追寻生命意义等重要课题值得挖掘探索。在此观念下,知名心理治疗学者Maslow,Rogers,Adler,Glasser等大师先后提出看重个人潜能、人能够为自己负责、为自己选择等从积极出发的心理学观点,Martin Seligman博士在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正式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2.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必要性。随着校园暴力事件日益增多,包括校园暴力、欺凌、飚车、自伤、意外及各类物质滥用行为等,抽烟、喝酒、服用非法药物等问题层出不穷,加上近几年校园忧郁症与自杀数目不断攀升,生活事件所引起的压力问题,使中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受到关注。校园问题,受到课业、同学压力与家庭生活经验影响,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我国中学生目前生活中感到困扰之事的调查中,以“学校课业”困扰者最多,占62.8%;“未来前途”困扰次之,占32.9%;“交友人际”再次之,占23.6%。求学阶段是建立健全人格的关键时刻,也是培养健康行为的信念、态度与习惯最佳的场所,上述各种压力与困扰,中学生常发生自伤、自残、失眠、忧郁、焦虑甚至想自杀等倾向或偏差行为,校园中问题层出不穷,患有精神疾病的学生逐年增加,轻型的精神疾病如焦虑症、心身症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加上自杀、暴力、性问题等偏差行为与反学校文化的产生,落实学校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整合整体辅导、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发展的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广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的基本模式 以公共卫生和心理学观点的学校卫生视角出发,可以使现阶段复杂的校园问题找到预防与服务的窗口。中学生心理服务的范围相当广,包括咨询辅导、休闲娱乐、预防发展、临床处理、人际关系等,为满足中学生社会的、心理的与生理的各层面的需要,必须通过建立整合性的合作关系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由于中学生问题越来越多元,而服务也越趋专业化,学校健康服务网络也显得不连续现象,结合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休闲、心理卫生单位的服务输出,以迎合学生需求。 以学生主体为中心的整合性健康服务模式应基本涵盖如下方面:①发展性活动。学校常见精神心理疾病有些是先天性的,再加上后天因素诱发,更容易使其比一般人感受压力情境(如考试压力、人际关系变迁、与异性交往、社团活动等),如果能多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内涵,在推展心理健康卫生的活动中教导学生有可能发生问题时找到最佳解决方法,平时培养学生做到“陶冶性情、培养健康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处于“健康、积极”的心理境界。再者,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行为与习惯,借助健康促进活动达到人际关系的培养与满足,有助于人际网络的健全;②预防性活动。预防性活动是指针对“可能会被诱发精神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预防性的辅导策略”,如举办健康支持团体、成长团体、情绪支持团体等,再从团体历程中增进其健康促进观念并可更进一步的寻找个案,做更深层地协助;③治疗性活动。由专责单位评估个案,转介系统由治疗单位协助或采用“立即性处理”策略,建立“支持性”辅导单位,进入医疗照护网络,并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网络的建立,使个案处于“支持性环境”中。 三、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可行性培养策略 1.应注重探索个人优势、潜能及其发展性。 (1)培养过程应看见中学生对自己生命的主导权。可以引导中学生去看见“个人其实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主角”,并对于个人发展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其中自主选择的意含包括不管是遵循父母甚至是不做决定,仍然都是自己的自主想法,个人并非总是被动与无助。根据叙事治疗名言——“It’s not who you are,but what hold who you are(不是你是谁,而是什么使你成为你是谁)”,能够发现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与创作家,并且有责任也有权利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2)促进学生学习生涯的自我效能。学习生涯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估,是自我效能在学习生涯研究上的应用。在培养过程中,经常出现中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自我能低落,裹足不前、害怕失败而总不敢跨出第一步的现象。当面对人生方向感到疑惑或力不从心,中学生容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