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职茶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与新模式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高职茶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与新模式
摘要:本文根据国家、地方相关文件,围绕现代茶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推进政校行企的深度融合,以基地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涵,以示范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搭建农科教结合平台,强化教学与服务功能,建成了“五位”一体的茶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建了“五化”实训模式。该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双员制”+“双分制”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完善了提升了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茶艺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实现了实训基地的“造血”之梦。
关键词:茶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双员制”+“双分制”人才培养机制;“五化”实训模式;“五位”一体的功能
课题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SXGC[2019]277)、镇江市科技局项目(NY2019028)
作者简介:王润贤(1963-),男,江苏扬州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学士,研究领域:茶学;曹仁勇(1972-),男,江苏盐城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领域:园林规划与设计。
教高[2006]16号文件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1]。教育部教职成[2019]12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2]。因此,构建具有真实企业化育人环境的、生产实训功能完善的、与市场发展同步的、服务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并具有“造血”功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向和水准衡量的标准,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经之路,更是对《教育部关于2019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培养新型农民、职业农民”的响应[3]。
正如“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4]。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江苏省茶产业现状及“十二五”发展思路》[5],围绕现代茶产业发展需求,发挥地域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政校行企的深度融合,以文化为内涵,以示范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搭建农科教结合平台,强化教学与服务功能,赢得了地方政府无偿划拨土地1853亩,建成了集“实践教学、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和休闲旅游”五位一体的茶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江苏茶博园,创建了“实训场景真实化、实训课程项目化、实训教学职业化、实训管理企业化、实训产品商品化”的五化实训模式,实施了“双员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双分制”考核保障机制(图1),解决了学生职业生涯适应能力低、创业能力差,实训基地投入成本高等问题,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和延伸茶产业链,带动了地方茶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
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总结,提炼出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茶艺人才中的经验。
一、创新机制体制,校地共建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因此,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6]。由于高职院校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与运作上很难占据主导地位,严重影响着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因此,学院积极开展机制体制创新,以技术成果为载体,以人力资源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为手段,以服务“三农”致富百姓为业绩,赢得政府划拨一国有茶场,组建江苏茗苑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句容市嘉木乡村旅游有限公司两家校内企业,完成了1200亩生态茶园、4000平米茶叶加工车间的改造工程,并引进了茶叶大型清洁化加工流水线2套,完成了茶艺表演馆、茶史馆、制茶体验馆等建设工程,赢得了江苏茶博园这一茶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该基地则以满足学院师生提升职业素养为目标,院鼓励师生深入开展教学实训和相关科研项目,2019年完成了江苏省茶叶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基地的实训、科研条件。还成了扬州大学茶学研究生培养基地、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科研基地。
依托该载体,2019年,学院成功承办了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2019年,教育部、农业部决定将学院作为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基地。2019年,学院与当地政府联合承办了中国茶叶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茶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并取得了圆满成功。由此可见,校地共建模式也成了茶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引领着当地茶业的发展方向,开创了教学实训基地运营的新模式。
二、完善保障措施,创建“五化”实训模式
(一)实施“双员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双分制”实训考核保障机制
“双员制”(“学员+职员”)人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