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数学教学方法及具体应用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分析数学教学方法及具体应用
摘要:初中阶段的教学尤为重要,尤其是初中数学。初中数学属于重要的一门学科,如何学好初中数学成了教育者重点研究的课题,笔者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并且对这些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旨在推动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具体应用
一、前言
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习,初中阶段的教学承接小学教育,开启高中教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尤为重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年纪不大不小,具备一定的自觉性,但是自觉性并不十分高,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难度较高,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前的数学教学方法非常多,但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教学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于课堂当中,才能提高效果。本文简要分析了几种教学方法及其应用。
二、数学教学方法及具体应用分析
1.创设情境法及应用。所谓创设情境法指的是,通过设置一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从而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例如,在实际教学当中,数学教师可以应用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例如,黄晓薇同学去购买了圆珠笔和水性笔,总共15盒,水性笔每支的价钱为34.9元,圆珠笔每支的价钱为44.9元,黄晓薇所付的钱在570元以上580元以下。假设黄晓薇购买了x盒圆珠笔,怎样列出包含x的式子呢?教师通过设计这样的例子,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联想到课本上的知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既能轻易的将学生引入到课堂当中,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2.观察类比法及应用。所谓观察类比法指的是通过观察和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实际生活当中,任何人都会遇到不等式,也就需要研究两个或者三个,甚至是四个不等式,这些不等式放在一起就成了我们常说的不等式组。教师首先提出问题:
x>1 y<2上述不等式组属于标准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吗?说说理由是什么?等到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开始尝试讲解不等式的解法。例如:x>2 … (1) y<3 … (2)上述不等式组可以通过数轴进行讨论,从而找出该不等式组的解集,如图1表示。从图中可以知道,上述不等式既包含了式子(1)的内容,也包含了式子(2)的内容,而同时满足式子(1)和式子(2)的部分就是两者的公共部分,公共部分也就是2x3,可作为不等式组的解集[1]。
3.启发和引导法及应用。启发和引导法指的是教师不是一味地讲解解题方式和相关知识,而是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得出答案。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如表1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1的特点,让学生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几分钟的观察和思考之后,反应较快的学生基本能够发现一定的规律,但是部分同学仍然茫然。接着遮挡掉X2、X1两行,并且让学生观察X1X2与X1+X2的数值。去掉了X2、X1两行的干扰,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很多学生基本找出了其中的规律,然而还是会有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最后教师明确让学生观察式子(1)中两个根之积、两个根之和与分母之间的联系,并且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讨论过后教师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全班同学分享个自的发现。
同学们踊跃发言。学生甲:在一元二次方程组当中,一次项系数与二次项系数之商的相反数就是两个根之和,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之商就是两个根之积。
学生乙:我发现了更为简单的规律。假如用X1、X2分别表示ax2+bx+c=0 (a ≠0) 的根, 那么X2X1=c/a,X2+X1=-b/a。学生乙的发现使方程式的解答更为简单快捷了。接着教师提出疑问,从上述四个方程得出的规律可知是否使用了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呢?还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呢?学生开始针对这个疑问进行思考。思考过后,学生丙:为了验证上述规律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尝试在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上应用上述的计算过程,假如得到一致的结论,那么证明该规律可以在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中应用。学生丙的想法很好,接着教师采用学生丙的观点展开论证。教师邀请学生丁到黑板上计算,其余同学各自在自己的座位上计算。我们都知道,ax2
等到学生丁写完之后,教师接着提出问题:X2X1=c/a,X2+X1=-b/a这个结论能够在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当中应用。这时,学生纷纷点头。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其实刚才学习的就是韦达定理[2]。
4.共同探讨法及应用。共同探讨法指的是教师不是单纯的讲解题型,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题目的解法,在引导和鼓励当中,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得到最终的答案。例如,甲村和乙村为了解决灌溉问题而合修拦水坝,该拦水坝的高度为8米,长度为50米,当甲村修到一半高度(4米)的时候即可停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