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红细胞血型检测.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红细胞血型检测.ppt

红细胞血型检测 * 第七节 吸收放射试验 (二)吸收实验 冷抗体在4℃反应最强,通常用冷吸收技术(自身抗体用自身红细胞吸收;同种抗体用对应红细胞吸收)。 IgM抗体通常在4℃条件下比22℃或37℃更容易吸收,且容易完全吸收。 IgG抗体通常在37 ℃的吸收效果最好,但难以完全吸收。 1.冷抗体吸收实验 应用范围:①自身冷抗体的吸收②其他冷抗体的吸收 2.温抗体吸收实验 应用范围:①自身冷抗体的吸收②其他冷抗体的吸收 红细胞血型检测 * 第七节 吸收放射试验 (三)放散实验 放散实验是把结合到红细胞膜上的抗体解离下来,用于其他目的。通过放散实验得到的含有或不含有抗体的溶液称为放散液。 ※放散的目的:得到红细胞上致敏的抗体或没有抗体吸附的红细胞,前者得到的是自身抗体,用于自身吸收;后者得到的是红细胞,用于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放散的方法:热放散技术、乙醚放散技术、磷酸氯喹放散技术、冻融放散技术、柠檬酸放散技术、二甲苯放散技术等。 红细胞血型检测 * 第七节 吸收放射试验 1.热放散技术 §应用范围 ABO抗体的放散(新生儿溶血病实验) §注意事项 温度过高,抗体可能变性;温度过低,容易使 抗体从红细胞上解离不完全 2.乙醚放散技术 §乙醚为有机溶剂,可以破坏红细胞膜,解离IgG抗体,该方法制备的放散液,抗体回收率高。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红细胞上的各种IgG抗体的扩散。 3.磷酸氯喹放散技术 §主要用于得到没有任何抗体附着的红细胞。此方法不能将补体从红细 胞膜上解离下来。 红细胞血型检测 * 第七节 吸收放射试验 4.冻融放散技术 §适用范围 ABO抗体的放散,如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检测实验。 5.柠檬酸放散技术 §适用范围 用于解离红细胞膜上致敏的IgG抗体对红细胞进行抗原 的鉴定,但Kell系统的鉴定除外。 §注意事项 该方法可破坏Kell系统抗原,特别是K抗原,因此本方法 放散后的细胞不能进行Kll系统定型试验。 红细胞血型检测 * 第七节 吸收放射试验 (四)吸收放散试验的应用 ☆ 证实存在于红细胞上的若抗原 ☆分离、鉴定混合液体 ☆除去血清中不需要的抗体 ☆浓缩低效价抗体 ☆核实抗体特异性 ☆利用吸收放散技术鉴定引起新生溶血病和免疫性输血反应的抗体 ☆研究鉴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抗体 红细胞血型检测 * 第八节 凝集抑制试验 一、概述: 抗体能与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发生特异性凝集,体液中的可溶性抗原物质能与该抗体发生特异的中和,抑制了抗体凝集红细胞的作用。用这种可溶性物质来抑制抗体与红细胞凝集的试验,称为凝集抑制试验。常用于ABH或Lewis分泌状态的检查,帮助ABO亚型的确认以及特殊情况下(红细胞标本完全溶血) ABO血型的鉴定。 红细胞血型检测 * 第八节 凝集抑制试验 二、抑制物处理及抗体标化 ☆收集液体 唾液标本作为抑制物,煮沸使酶失活。 ☆标化人源抗血清 抗体需通过倍比稀释,找出可也凝集红细胞至“﹢﹢﹢”的最高稀释度,并按照该稀释度进行稀释。 红细胞血型检测 * 第八节 凝集抑制试验 三、唾液中可溶性ABH血型物质的检测 (一)结果分析 ☆ 阴性对照管的凝集强度一般为 ﹢﹢﹢~﹢﹢﹢,阳性 对照管的凝集强度应为﹣,盐水对照管凝集强度硬度 与相应的唾液测定管。 ☆ 在3排试管中任何一管红细胞不凝集,均表明检测出唾 液中存在相应的血型物质。 ☆ 稀释后的效价管可导致红细胞凝集,最高稀释倍数的倒 数即为唾液中血型物质的效价。 红细胞血型检测 * 第八节 凝集抑制试验 四、血型物质的应用 (一)IgM抗体的中和 适用范围 ※尝试用于IgG抗-A和(或)抗-B效价的测定 ※ABO血型抗体的辅助鉴定 (二)特异性抗体的确定 适用范围 ※用已知的血型物质来检测未知抗体的特异性 红细胞血型检测 * 第九节 红细胞血型分子生物学检测 一、红细胞血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检测基因结构和突变的方法不断涌新。尤其是PCR技术问世后,各种与PCR相结合的检测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基因研究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与红细胞血型的检测,使红细胞血型分析的技术飞越了一个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