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ppt

中医儿科学 新生儿病 第四节 脐部疾患 (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概述] 一、定义:脐部疾患是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或先天性异常而发生的脐部病证。 脐部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 脐部红肿热痛,流出脓水者称为脐疮; 血从脐中溢出者称为脐血; 脐部突起者称为脐突。 脐湿、脐疮、脐血的发病与接生断脐护脐不当有密切关系,脐突的发生与先天因素有关。 [概述] 二、发病特点: ①脐部疾患发生在新生儿期,一般预后良好。 ②但是,脐疮处置不当亦可酿成败血症等重症; ③若脐血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则病情较重; ④脐突患儿大多数预后良好,可治愈。 ⑤脐湿、脐疮西医学泛指新生儿脐炎, ⑥脐血西医学称脐带出血,脐突包括脐疝、脐膨出。 [临床诊断] 1.有脐带处理不洁,尿液及水湿浸渍脐部或脐带根痂撕伤等病史。 2.脐带根部或脱落后的根部见发红,肿胀、渗液为脐湿;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气味臭秽者为脐疮。 3.断脐后,血从脐孔渗出为脐血。 4.脐部呈半球状或半囊状突出,虚大光亮,大小不一,以手按之,肿块可以回纳为脐突。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脐湿、脐疮:临床上应辨常证与变证。 脐部发红,创面肿胀有脓,情况尚好为常证; 脐部红肿,有脓或血渗出,烦躁甚则昏迷为变证。 脐血:辨轻重。轻证血少,神佳吮乳,无全身症状; 重证出血多,烦躁或萎靡,拒乳,吐血、便血。 脐突:包括西医学所称的脐疝与脐膨出。 脐疝是肠管自脐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软囊,易于压回。 [辨证论治] 2.治疗原则 ⑴治疗脐湿、脐疮以祛湿生肌、清热解毒为原则。 ⑵轻症单用外治法便有效,重症需用内治并配合外治法治疗。 ⑶治脐血分清原因,因脐带结扎所致,应重新结扎;因胎热内蕴,迫血妄行者宜凉血止血;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者应益气摄血。 ⑷脐突的治疗,采用外治或手术疗法。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脐湿 证候 脐带脱落,脐部渗出脂水,浸渍不干,或微见发红。 辨证 本病为脐部疾患的轻症,以脐部渗出脂水,浸淫不干为主要表现,无明显全身症状。 治法 收敛固涩。 方药 龙骨散加减《验方》 常用龙骨、枯矾收敛燥湿; 外用,干撒脐部。 局部红肿热痛者,加如意金黄散外敷清热解毒。 [辨证论治] (2)脐疮 证候 脐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脓水流溢,恶寒发热,啼哭烦躁,口干欲饮,唇红舌燥。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 治法 清热解毒,佐以外治(佐以疏风散邪5)。 方药 犀角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 [辨证论治] (3)脐血 证候:断脐后,脐部有血渗出,经久不止;发热、面赤唇焦、舌红口干,吐衄便血、肌肤紫斑。或神萎肢凉;舌淡苔薄、指纹淡。 治法:胎热内甚者清热凉血止血,气不摄血者益气摄血,结扎松脱者重新结扎脐带。 方药: 胎热内盛者用茜根散。 常用水牛角、生地、丹皮清热凉血;赤芍、紫草、仙鹤草活血止血。 [辨证论治] (4)脐突 证候: 脐部突起,虚大光浮,按之肿物可推回腹内,啼哭叫闹,可重复突出。 脐部皮色如常, 治法: 压脐外治。先将突出脐部的小肠脂膜推回腹内,再以纱布棉花包裹光滑质硬的薄片,垫压脐部,外用纱布扎紧。 脂膜突出过大,或不能回纳,并见哭闹不安,或年龄已逾2岁仍未痊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脐膨出的囊膜薄而透明,应及早手术治疗。 [其他治法] 1.中药成药 (1)小儿化毒散:每服0.3~0.5g,1日2次。用于脐疮。 (2)云南白药:每服0.5g,1日2次。用于脐血。 (3)三七片:每服1~2片,1日2次。用于脐血。 2.单方验方 (1)马齿苋5g。水煎,1日分3~4次服。用于脐疮。 (2)鱼腥草,野菊花各5g。水煎1日3~4次服。治脐疮。 [预防与调护] 1.预防 (1)新生儿断脐后,应注意脐部残端的保护,防止尿便及洗浴浸渍,保持清洁干燥。 (2)脐部残端让其自然脱落。保持内衣和尿布的清洁、干燥、柔软,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预防与调护] 2.调护 (1)脐部换药时要注意局部的消毒,若有干痂形成,切不可强剥,以免发生出血和伤及肉芽。防止脐疮脓液外溢污染健康皮肤,造成其他感染。 (2)减少婴儿啼哭叫扰。若啼哭频频,脐突肿物久不回复,应注意检查其原因,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思考与参考] 脐湿、脐疮在病理变化上有何关系? 产生脐湿、脐疮主要是由于断脐后护理不当,感受外邪所致。婴儿洗浴时,脐部为水湿所侵,或为尿 液浸渍,或脐带未干脱落过早,或为衣服摩擦损伤等,使湿浊浸淫皮肤,久而不干者,则为脐湿。若湿郁化热,或污秽化毒,则湿热之邪蕴郁,致营卫失和、气滞血瘀,而致脐部红、肿、热、痛,进而湿热酿毒化火,毒聚成疮,致脐部溃烂化腐,则为脐疮。脐湿、脐疮的病理变化有联系,也有区别。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