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共46张).pptVIP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共46张).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梳头 抱歉 秩序 深宵 伴侣 小楷 硕果 卓越 迭起 澎湃 shū qiàn zhì xiāo lǚ kǎi shuò zhuó dié péng pài 大无畏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 心不在焉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k?i lín lí dǒu yān lì kuī qiè wèi 弥高 兀兀穷年 群蚁排衙 校补 迥乎不同 独裁 潜心贯注 漂白 qián ji?ng cái mí wù yá jiào piǎo 1、锲而不舍 2、目不窥园 3、沥尽心血 4、心不在焉 5、慷慨淋漓 6、气冲斗牛 7、兀兀穷年 8、群蚁排衙 9、迥乎不同 10、潜心贯注 11、一反既往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两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总结前一部分,第八段开启下文,介绍闻一多作为学者的一面。(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阅读前半部分 文章引用闻一多的话为开头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在结构上:直接点题、开门见山、设置悬念。 在内容上:将闻一多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1.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说和做”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 “做”了再“说” 、“做”了也不 一定“说” 三个事例:完成 三本书 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2.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3.闻一多先生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学术,目的是什么?(用原文答) 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把寻找民族繁荣昌盛的方法比作药方。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闻先生研究学问是为了救国,是企图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 暗含着对闻先生的赞美之情。 这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前一个说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 后一个说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有吹嘘、自诩(xǔ,自我夸耀)的意思。 阅读后半部分 * * * * * * * * * * * * * * * *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英才的主考官。 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 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 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 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 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 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

文档评论(0)

ma98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