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7
书籍之为艺术
赵孟頫的藏书与《汲黯传》
为纪念恩斯特·贡布里希教授诞辰100周年而作
以“书籍之为艺术”来纪念贡布里希百年诞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贡布里希的藏书在中国美院落户,我们每天都在和他交流,二是贡布里希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一首中国诗译成德语时的问题”(1930)其实是从中国古籍开始的。所以这次是想从艺术史的角度讨论古籍。它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叙事,第二部分讲鉴定,第三部分讲材料和理论之间的张力。
一 《汉书》的故事
贡布里希在谈到一种技术如何会独立成为一种艺术时说:“有些艺术家认识到,艺术必须在程式的上下文中才能发展起来。人们必须创造、发展并逐渐改进这些程式,使它们达到令人赞叹的绝妙程度。可当代的批评家们并不关注和期待这种程式的改进。他们总是想有新的艺术。换句话说,他们感兴趣的是新样式、新风格、新运动、新宣言和新花招,而不是非常缓慢的渐进改良过程。在我看来,只有这种渐进改良的过程才能产生艺术。例如,中国的书法就是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渐进改良才变成艺术,当交流手段的汉字其程式和传统在发展中确立下来之后,人们才可以欣赏那些微妙的简炼的手法,和标志一位汉学法家特色的偏离规范而富有表现力的笔法。我们可以设想几乎任何东西都能变成艺术,比方说,古秘鲁人的结绳语如果能够得到这样的渐进改良,也能变成一种艺术。只是这种发展并非一夜就可完成,它需要时间。我觉得,这一时间并非招之即来。”(E. H. Gombrich, ‘ The Museum’s Mission, the Enjoyment of Art, the Problem of Critics’, Art News, January 1974, pp. 54-57;中译本见杨思梁、范景中《艺术与科学:贡布里希谈话录和回忆录》,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年,第209-210页)。
受此启发,我想讨论一下书籍之为艺术。但我不想细致地追溯书籍的历史,和它的漫长的改良过程,而是从一百年前的一段话开始。
光绪三十三年,王国维先生发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述美的两种形式说,第一种为材质(内容),第二种为表现技巧(形式),然后举例曰:“三代之钟鼎,秦汉之摹印,汉魏六朝唐宋之碑帖,宋元之书籍等,其美之大部,实存于第二形式。”其中列书籍为美的对象,这大概是近人的首次表述。其时为公元1907年夏,先生31岁。
从书史看,宋人刻书的艺术水准,超前越后,无可匹敌。在宋板书的收藏中,赵孟頫(1254-1322)的藏书虽后世所知寥寥,但在传世的铭心绝品中,有一部却最霁心悦目,未见有何书比它还更令人艳羡,这就是人们频频称颂的《汉书》。
明末的鉴赏家刘体仁(1612-1677)《七颂堂识小录》说:“宋板书所见多矣,然未有踰《前汉书》者。于中州见一本,出王元美家,前有赵文敏小像,陆师道(1511-1574,师事文征明)亦写元美小像于次帙,标签文衡山八分书。”
这一简述,寥寥五十几字,却是当时鉴赏家的共识。高濂《遵生八笺》论宋板书之美,独标《汉书》为佳,其说:“余见宋刻大板《汉书》,不惟内纸坚白,每本用澄心堂纸数幅为副。今归吴中,真不可得。”此即赵孟頫旧藏本,吴中即指王元美家。王元美名世贞(1526-1590),明苏州府太仓人,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后累官刑部尚书。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1514-1570)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与李攀龙等称后七子。《列朝诗集小传》说:“于麟既没,元美著作日益繁富,而其地望之高、游道之广,声力气义,足以翕张贤豪,吹嘘才俊。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若玉帛职贡之会,莫敢后至。”张应文,一位活动在嘉定和苏州一带的收藏家,与王世贞相善,在他的《清秘藏》中也说:“余向见元美家班范二书,乃真宋朝刻之秘阁特赐两府者(东京汴梁开封府,西京洛阳河南府)。无论墨光焕发,纸质坚润,每本用澄心堂纸为副,尤为精绝。前后所见《左传》、《国语》、《老》、《庄》、《楚辞》、《史记》、《文选》、诸子、诸名家诗文集、杂记、道释等书约千百册,一一皆精好。较之元美所藏,不及多矣。”(知不足斋本,卷上,第23-24页)
王世贞自己也说:“余平生所购《周易》、《礼记》、《毛诗》、《左传》、《史记》、《三国志》、《唐书》之类,过三千馀卷,皆宋本精绝。最后班范二书,尤为诸本之冠。”“前有赵吴兴小像,当是吴兴家入吾郡陆太宰(陆完,1458-1526,曾官兵部尚书),又转入顾光禄(顾恂,以子鼎臣贵,赠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成弘间崑山人)。余失一庄而得之。”
王世贞以一庄的代价换得《汉书》,真是惊人的豪举,以致后来再见到赵孟頫旧藏的《六臣注文选》,便只能且恋恋且怅怅了。《文选》卷五后有王氏跋,口气大变:“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