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0.我的叔叔于勒.docVIP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0.我的叔叔于勒.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叔叔于勒 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 郭香芹 一、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小说主题。 2、通过圈点批注法和朗读法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在经典阅读中启迪人生,引导学生感受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2、难点:体会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四、教学过程: 一、从作者导入新课 他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350多部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他像一颗流星划过世界文坛的天空,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莫泊桑。 今天,我们要学习他著名的一篇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现在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穿越到19世纪法国的一户小职员的家庭,体验一下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暖,感受莫泊桑这篇经典带给我们的启示。 二复习 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和环境 小说中的情节一般分几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三梳理情节——“变”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梳理文章的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1—4 )开端——盼于勒。 第二部分(5——19)发展——赞于勒。 第三部分(20——47)高潮——见于勒。 第四部分(48——49)结局——躲于勒。 四品析人物——如何“变”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于勒和“我” 2、课文中从头到尾都在描写的两个人物是谁? 菲利普夫妇 3、这四个人物是什么关系? 一家人 师:请大家跳读课文,圈点勾画,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于勒的 年轻( ) 中年( ) 老年( ) 4、找出写于勒外貌的句子,读出作者那种同情的心情,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文中描写于勒的笔墨并不多,很散,同学们把于勒的人生经历浓缩成了三句话,写尽了他的一生。作者多角度,多种手法来描写刻画人物,让他的形象清晰起来了。 5、请大家跳读课文,圈点勾画,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的?(可以从整句出发,也可以从关键字词出发来品析。) 1、方法示范: 示例:我和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品析: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母亲因为“我”给叔叔小费而异常愤怒的心理。“流氓”是对于勒带有侮辱性切不准确的评价,表现出母亲对于勒的厌恶心理。 2、分组总结: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全班交流:菲利普夫妇的性格: 虚荣、自私、冷酷无情、唯利是图…… 五作者期许——不变的 “我”是怎样的人? 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 我”是一个散发着人性芬芳的人物,他涉世未深,天真善良,有同情心,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 寄托着作者的希望:希望人们的内心要像孩子一样善良,纯净。不要像大人一样虚伪、势力、冷酷无情。 五、课堂小结 当时的法国,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我们的学校,学校和学生之间是什么关系? 六、作业布置 续写练习:如果现在又在换乘的船上看到了有位富翁像于勒(或就是于勒),那么菲利普夫妇又会有哪些出色的表现呢?请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注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开头为:回来的时候,我们换乘了圣玛洛船…… 七、教学反思 三个课时结束了本文的教学。学生很感兴趣,文本容易理解,课堂学生发言积极,热热闹闹的,自我感觉上得很成功。我从文体特点出发,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谁是主人公及人物性格特点)、情节(四部分梳理)、环境(平静的大海、紫色阴影的大海及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最后将“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