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著阅读”系列:《傅雷家书》
一、走进作家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遭到红卫兵抄家,又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1966年9月3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自缢身亡、愤而离世,悲壮地走完了一生。
二、人物性格特点: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傅雷家书》概要:
一句话书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写给儿傅聪、傅敏等的家信185封,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其中大部分是写给留学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傅聪的信件。洋洋万言,字字真情,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阅者无不为傅雷的精神感动。信中有对过去教育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寒问暖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人成才的人生真谛。
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子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震撼。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1、讨论艺术;
2、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3、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4、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四、阅读感受: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父子的真情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起来感人至深。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阅读指导:
滴血的父爱
(一)掏心掏肺的爱。
在家书中傅雷夫妻总能尽可能亲切地称道:亲爱的聪儿!亲爱的孩子!似乎在抚慰又似乎在轻轻的呼唤在外的游子。在每份家书中的开头我们都能明显感觉到傅雷夫妻受到海外儿子信的那份激动,以及久久未得信时的那份焦急与渴盼。信中有这样一段“……你走后的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所以只好作罢。可是没有一天不想你的,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我看完就想起高考那段时间每天爸妈都陪我看书到十二点以后,我顺利地参加高考父母却差点患上失眠症。另外当得知儿子要回国演出时,傅雷夫妻又是欣喜又是焦虑,为了儿子能更好地在外学习最后他们毅然鼓励傅聪放弃回国演出。正是有着太深的爱,才有那么多的放不下和那么多的折磨。忽然想起我看到过的一段话,我改了一下,“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不做你们的孩子,因为你们为我活得太辛苦!”
(二)平等的爱。
很多人认为《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我却认为更像充满友爱的朋友交心的作品。不论从傅雷说话的语气还是从他说话的内容,我都认为傅雷是以一位朋友一个知己的身份在和儿子亲切地交谈。在家书中傅雷总是尽量以一个同龄人的身份与儿子交谈,他曾经提到,“……你的父亲还没有很落后,他也在进步,他也希望他的一些思想还不会跟不上……”。事实上傅雷确实是如此,他总是在学习,在寻找与儿子的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