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非热力杀菌技术
食品非热力杀菌,是指超高压杀菌,高压脉冲
电场杀菌、脉冲强光杀菌、微波杀菌、紫
外线杀菌、臭氧杀菌、二氧化碳技术、生
物防腐技术等非热杀菌技术,这些技术有望
取代部分惯用的食品热杀菌技术
非热杀菌技术是指采用非加热的方法杀灭
杀菌对象(物料、制品或环境)中的有害
的和致病的微生物,使杀菌对象达到特定
无菌程度要求的杀菌技术。非热杀菌技术
克服了一般热杀菌的传热相对较慢和对杀
菌对象产生热损伤等弱点,适合于特定热
敏性的物料、制品和环境的杀菌。
化学杀菌技术
(一)基本概念
主要是指在食品中通过添加抑菌剂和防腐剂,从而达到抑
菌或杀菌的目的。
(二)工艺特点
1、优点
(1) 易于操作、控制
(2 ) 杀菌效果好
(3 ) 成本较低
2、缺点
(1) 在使用中易受水分、温度、pH值和机体环境等因素的
影响,作用效果变化较大
(2 ) 食品中残留的化学试剂多次使用可能使菌体产生抗体
(3 ) 残留的化学试剂会影响食品的自然风味和质构
(三)化学药剂的杀菌原理
1、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表面活性剂(Surface-active agent )、酚类及醇类可导
致胞浆膜结构紊乱并干扰其正常功能,使小分子代谢物质溢
出胞外,影响细胞传递活性和能量代谢。甚至引起细胞破
裂。
2、导致微生物蛋白变性或凝固
酸、碱和醇类等有机溶剂可改变蛋白构型而拢乱多肽链
的折叠方式,造成蛋白变性。如乙醇、大多数重金属盐、氧
化剂、醛类、染料和酸碱等。
3、改变蛋白与核酸功能基团的因子
作用于细菌胞内酶的功能基(如SH基)而改变或抑制其
活性。如某些氧化剂和重金属盐类能与细菌的-SH基结合并使
之失去活性。
(四)常用的化学杀菌剂
1、 卤素类杀菌剂
2、 氧化剂类杀菌剂
3、 表面活性剂类杀菌剂
4 、 杂环类气体杀菌剂
5、 醇类杀菌剂
6、 洗必太杀菌剂
(五)影响杀菌效果的因素
1、 物料的干净度
2、 杀菌剂的浓度、性质
3、 物料与杀菌剂的作用时间
4 、 温度、湿度、pH值
5、 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生活状态
6、 环境因素
7、 化学拮抗物
(六)理想的杀菌剂的特性
1、 具有广普的杀菌效力
2、 不受有机物的影响,穿透力好
3、 无腐蚀性、毒性或刺激性,不伤器物
4 、 作用快,且性质稳定
5、 有持续抑菌作用
6、 价格合理
生物杀菌
(一) 基本概念
生物杀菌剂是指从植物、动物和微生
物代谢产物中提取的物质。生物杀菌通过
生物制剂对食品原料或产品中微生物的作
用,达到抑菌或杀菌的目的。
(二)工艺特点
1、 有很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2、 防治位点多;
3、 高效低毒、无残留;
4 、 药效持久、不易生产抗性
5、 使用安全
(三)生物制剂的杀菌原理
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 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3、 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4 、 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四)、常用的生物杀菌剂
. 微生物抑制剂
1、 概念是根据动物对病原菌入侵时的机体反应产生抗生素
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抑菌技术。
2、 作用机理
MBA是能抑制微生物表面形成可与机体组织产生吸附作
用的特殊因子,还能与生物上皮组织中的组织结合位点竞争
性结合,通过这种双重作用方式,机体表面的微生物被排
斥。
3、种类和用途
(1) 乳酸链球菌素
可用于罐装食品、植物蛋白食品以及乳、肉制品
(2 ) 纳他霉素I_
可用于乳酪、肉制品、肉汤、西式火腿、广式月饼、糕
点表面、果汁原浆表面、易发霉食品、加工器皿表面等的防
霉
抗生酶杀菌
1、 概念 抗微生物酶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溶菌酶
(Lz),它们可抑制格兰氏阳性菌。
2、 作用机理
破坏细菌的细胞膜。
3、用途
乳制品、肉制品及果蔬制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