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引燃温度( ℃ ):560 爆炸下限%(V/V):1.2 爆炸上限%(V/V):8.0 溶解性:不溶于不,溶于醇、醚、丙酮等 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 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 橡胶等。 第十部分 稳定性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配物:强氧化剂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分解(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3306mg/kg(大鼠经口); 48mg/kg(小鼠经皮) LC50:31900mg/m3,7h(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2mg/24h, 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h,中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10mg/m3 数天到几周,引起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百分 比相对增加。慢性中毒动物造血系统改变,严 重者骨髓再生不良。 致突变性:DNA抑制:人白细胞 200μmol/L。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200μmol/L。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50ppm/24h(孕7~14天),引起植入后死亡率增加和骨骼肌肉发异常。 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确认为致癌物。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特别是能积蓄于鱼的肌肉与肝中,但脱离污染的水体,鱼体内污染物排出比较快。由于其挥发性比较大,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在环境中易被光解。 生态毒性:LC100:12.8mmol/L/24h(梨形四膜虫); LC50:27ppm/96h(小长臂虾) 生物降解性:初始浓度为20ppm时,1.5 和10周内分别降解24%、 44%和47%。 非生物降解性:光解半衰期为13.5(计 算)或17天(实验)。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规号:32050 UN编号:1114 包装类别:II类包装 包装标志: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化学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仙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仪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分为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其它法规:苯、甲苯、氯苯硝化生产安全规定。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填表部门:燕化公司橡胶厂安全处 参考人:徐厚生 填表时间:1998.01.02 数据审核部门:燕化公司安全处 第6章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6.1 定义 ●化学品:指化学元素、化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包括天然的以及合成的。 ●中毒:中毒是指机体受到毒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毒性:指某毒物引起机体操作的能力,一般用化学物质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毒性瓜所需的剂量表示。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差别很大,例如:几毫克剧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死亡,而低毒化学品必须服用大剂量,才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的毒物,迅速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病变。 ●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慢性中毒之间,但基本上属于急性中毒范畴。 ●慢性中毒:是指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毒物而造成机体某一脏器损害或全身中毒。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分布 生物转化 排出 蓄积 肝脏 肾、输尿管及膀胱 心脏 脑 毒物对人体的 危害 有毒物质对人 体的危害主要为引 起中毒。 引起刺激 过敏 缺氧 昏迷和麻醉 全身中毒 致癌 致畸 致突变 尘肺 ▲引起刺激 一般受刺激的部位为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引起皮炎 (干燥、粗糙、疼痛) 引起眼部炎症 (疼痛、流泪等) 呼吸道刺激 (鼻咽痛感、咳嗽)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罪行法定主义..ppt
- 醉花阴_李清照..ppt
- 醉驾知识培训讲义【20140901】..ppt
- 醉美黄山旅游攻略..ppt
- 尊宝酒店客控系统标准方案..doc
- 尊贵一生产品解析篇..ppt
- 尊逸人生宣导版..ppt
- 尊重规范,让美德成为习惯..ppt
- 遵守行为规范班会..ppt
- 遵义十大全包装饰公司..ppt
- 2025-2030年中国煤焦油行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docx
- 冷饮店经营方案.docx
- 通过地理探索激发小学生地理科学认知与兴趣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煤液化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规划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煤气化行业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分析报告.docx
- 树立远大理想的演讲稿十三篇.pdf
- 减少塑料污染的方法.docx
- 2025-2030年中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市场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x
-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