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电复习资料
简答
1、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包含哪些二级学科专业方向?
答:主要任务是研究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应用有关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工程技术的综合,包括电磁形式的能量、信息的产生、传输、控制、处理、测量及相关的系统运行、设备制造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电气工程学科下属5个二级学科,分别是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机拖动技术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2、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涵盖哪些内容,自己所学专业有哪些特点?
答:主要涵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自动化、电力通信等。
特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结合,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在电工技术的初期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科学家分别做出了什么贡献?
答:希腊:2500年前,学者法勒斯纪录下毛皮与琥珀互相摩擦后,毛皮和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中国:东汉时期,王充(公元27—97年)在《衡论》中记载“顿牟掇芥,磁石引针” ;东晋时期,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解释说“磁石吸铁,玳瑁取芥,气有潜通,数也亦会”;
英国:1600年,吉乐伯特发现天然磁石摩擦铁棒,能使铁棒磁化;
德国:1604年,物理学家格里克研制出摩擦起电的简单机器;
英国:1729年,学者格雷发现电可以沿金属导线传输;
法国:1734年,化学家迪费发现“正电”和“负电”,后来总结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荷兰:1745年,莱顿大学马森布罗克教授研制出贮电瓶—莱顿瓶;
美国:1747年,富兰克林提出具有两种带电状态的单一流体来描述电流,后来发明了避雷针,提出电荷守恒;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
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提出电路的欧姆定律,即 I=E/R;
1831年,法拉第发现“磁生电”,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1832年,美国亨利发现线圈的自感应现象,提出用L表征线圈的自感系数;
1833年,俄国楞次提出导体中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也遵守欧姆定律;
1845年,德国基尔霍夫提出电路计算中的电流定律及电压定律;
1853年,美国汤姆逊采用电阻、电感、电容模型,分析莱顿瓶放电过程,揭开交流电路分析发研究的序幕;
19世纪70年代,楞次和雅布罗奇科夫先后发现电感线圈和电容使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不同相位;英国亥维赛德在交流电路就算中引入复数;麦克斯韦提出四个微分方程描述了电磁场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规律;
19世纪80年代,麦克斯韦提出交流电路的全阻抗概念;
1885年,费拉里斯和特斯拉各自发明了两相感应电动机;
1889年,多利沃―多布罗夫斯基制造了第一台三相笼型感应电动机,随后三相发电机及三相变压器相继出现。随着三相制的确立和输、配电技术的逐步解决,电能作为能源的一种型式,开始在生产和人类的生活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由于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成功,使电气工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发展和完善。
4、中国电力工业有哪些发展,其发展方针与趋势是什么?
答:旧中国的电力工业发展,历经坎坷,到1949年全国解放,仅有发电设备185万千瓦,发电量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25位。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电力工业非常重视,保持了电力工业的增长先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1.3%~1.5%的速度发展。建国初期到1987年,装机总量才达1亿千瓦,然后又用8年时间实现装机容量2亿千瓦,此后再用5年时间实现装机3.19亿千瓦,2004年增加超过5000万千瓦的装机,2005年净增1.1亿千瓦到2006年底装机规模已实现6.22亿千瓦。
方针和趋势:大力发展水电,坚持优化火电结构,适当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多种新能源发电,同步发展电网,促进全国联网。
5、我国古代对电与磁有哪些认识?人类在对电磁现象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主要定律?
答:中国东汉时期,王充在《衡论》中记载:“夫雷,火也”。东晋时期,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解释:“磁石吸铁,玳瑁取芥,气有潜通,数也亦会。”在汉墓中出土的司南是最早应用磁现象的实物。
主要定律有:库仑定律,欧姆定律,安培环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高斯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6、两次技术革命是指什么,什么时期;其意义和影响各有那些?
答:(1)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以17世纪建立牛顿力学的科学革命为先导,以18世纪下半叶瓦特为主要标志,以工业生产机械化为特征;
(2)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中叶,以工业生产电气化为主要标志。是以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19世纪3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等人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先导的。
(3)第一次技术革命及影响:主要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