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郎嘉彬)6节肢动物.pptVIP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郎嘉彬)6节肢动物.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 节肢动物门 1.身体通常两侧对称,动物体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节以高度分化,一般分为头、胸和腹部; 2.附肢成对排列于身体腹面两侧,亦分节; 3.具分节的几丁质或矿化了的几丁质外壳; 4.神经系统比较发达,感觉器官较齐全; 5.呼吸器官:水生用鳃,陆生用气管; 6.雌雄异体且异形,生殖方式为卵生; 7.生长过程中,必须借助与周期性的脱皮逐次生长,直到成虫为止 分类依据: 呼吸器官的性质与位置、身体分节特征、附肢数目及构造 三叶虫纲(Trilobita) 三叶虫生活于古生代的海洋中,最早出现于寒武纪早期,在寒武纪、奥陶纪最为繁盛,是划分与对比寒武系、奥陶系的重要化石门类。志留纪开始显著衰落,最终于二叠纪末期绝灭。 霸王等称虫 三叶虫的外壳分为背、腹两面: 背壳坚硬,由前至后可分为头、胸及尾三部分。背壳上有两条纵沟称为背沟,将背壳纵分为三部分,即中央的轴叶和两侧的肋叶。因而得名三叶虫。 腹面除由背壳向下延伸的腹边缘外,节肢是比较柔软的几丁质构成,而其它部分均为柔软的薄膜所覆盖。 头甲构造 后颊类面线 前颊类面线 角颊类面线 头甲构造-面线类型 后颊类 无 面 线 类 角颊类 前颊类 头甲构造-面线类型 胸甲构造 肋刺 关节面 尾甲构造 三叶虫尾部的主要类型 腹面构造 三叶虫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1)幼年期,虫体呈次圆形,长为0.24-1.3mm,头尾无明显分化,更无胸部;(2)中年期,指头尾第一次可明显分离至胸节数目长到少于成年期一节为止;(3)成年期,指胸节数目达到不再增加直至死亡的阶段。 个体发育 Redlichia murakamii(井上翼莱德利基虫)的个体发育 ∈2-D3 O1-D3 O1-D3 ∈1-P2 ∈1-∈3 ∈1-∈2 ∈1-O3 头鞍后部最宽,颊部后侧部与颈环融合,眼位于中部,活动颊边缘有一列短刺,后颊类面线。胸部8-10节。尾部短,近三角形。 头鞍宽伸至前边缘;头鞍沟引长成纵沟,鞍叶与颈环可融合;后颊类面线。胸节较多。尾部大,具三对成叶状肋叶。 头鞍形状不一,多向前扩张或收缩;内边缘狭或缺失;面线多为前颊类或角颊类。胸部8-19节。尾部大或中等。 头鞍一般向前收缩,头鞍沟形状不一;多具内边缘;面线大多为后颊类,少数为前颊类。胸节多。尾部小 头鞍长,两侧平行,内边缘不发育,面线后颊类。胸部5-11节。中至大尾型,多具边缘刺。 头部半圆形,头鞍沟发育,眼叶长呈新月形,后颊类面线或面线融合。胸节多。尾部小。 壳体均很小,头鞍近柱形或锥形,大多数无眼及面线。胸部2或3节。尾部与头部近等大。 齿肋虫目 裂肋虫目 镜眼虫目 褶颊虫目 耸棒头虫目 莱德利基虫目 球接子目 依据其头部特征、面线类型、胸节数目及尾部大小等 1-2球接子目;3-5莱德利基虫目;6-7耸棒头虫目 1-5褶颊虫目 6镜眼虫目 7裂肋虫目 8齿肋虫目 1-5游泳型;6-7底栖型 底 栖 爬 行 的 三 叶 虫 能 游 泳 的 三 叶 虫 甲壳纲-叶肢介类 鳃足亚纲的一个目-介甲目,其化石统称为叶肢介类。 现生叶肢介为一类小型淡水至半咸水的水生生物,软体被包被在两瓣半透明的几丁质外壳中,软体由头、胸、腹部和一个尾节组成。 化石中主要保存其壳体部分。 D-Rec。 壳形轮廓多为卵形至近方形,壳体多在5-15mm,成分为几丁质。最早形成的壳体部分称胎壳,围绕胎壳分布有细而规则的同心线,称生长线,相邻的两个生长线之间的区域称生长带。部分种类具有由壳顶向壳缘方向展布的1至数条放射脊。 壳瓣的形态及构造 3.Orthestheria (直线叶肢介),4. Jilinestheria (吉林叶肢介) 5.Eosestheria (东方叶肢介), 6.Yanjiestheria (延吉叶肢介) 叶肢介雌雄个体之间在壳体形状、大小、生长带的数目 及表面装饰等方面所显示出来的差别现象称性双形,性 双形现象在化石鉴定中也应注意。 叶肢介最早出现于早泥盆世,三叠纪以前的叶肢介与海相介形类、腕足类、三叶虫等浅海无脊椎动物伴生;中生代以后主要生活在带有碱性的微咸水或淡水中。从古近纪开始叶肢介逐渐衰落。现生叶肢介多生活在池塘、沟渠和稻田等暂时性小的水体中,为世界性分布的小型甲壳动物。 生态及地史分布 甲壳纲-介形虫类 一般只有0.4-1.5mm,其软体包隐在两瓣形状相似的外壳里。软体分节不明显,可分为头部和躯干部两部分,具7对分节的附肢。 壳体形状多样,壳面具多种装饰。生活领域极广,∈-Rec 。 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 分类鉴定依据: 壳质、壳形、壳饰 铰合构造 肌痕形态和数目等等 内、外壳构造特征 壳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