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第1章-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1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1 泛在网络和泛在计算 “泛在”源自拉丁语,意为普遍存在、无所不在。 泛在计算UC(ubiquitous Computing)是1991年施乐技术首席官Mark Weiser提出的一种超越传统桌面计算的人机交互新模式,它将信息处理嵌入到用户生活周边空间的计算设备中,协同、透明地为用户提供信息通信服务。 对此,日韩又衍生出泛在网络、欧盟提出环境感知智能AI(Ambient Intelligence)、北美提出普适计算PC(Pervasive Computing)等概念。这些概念的描述不尽相同,核心内涵基本一致,目标都是要“建立一个充满计算和通信能力的环境,同时使这个环境与人们逐渐地融合地一起”。 * 1.7.1 泛在网络和泛在计算(续1) 泛在网络的定义(ITU-T):在预订服务的情况下,个人和/或设备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方式以最少的技术限制接入到服务和通信的能力。 泛网的关键特征——“5C+5Any”,5C分别是融合、内容、计算、通信和连接,5Any分别是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服务、任意网络和任意对象。 泛网通过对物理世界的透彻感知、构建无所不在的连接及提供无处不在的个人智能服务,并扩展对环保、城建、物流、医疗监护、能源管理等重点行业的支撑,为人们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让人们享受信息通信的便利,让信息通信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 1.7.1 泛在网络和泛在计算(续2) 泛网的体系结构(三个层次、三个平面) * 应用层 公众服务应用 农业 工业 应急 医疗 物流 环保 …… 行业专用应用 网络层 个域网 …… 家庭网 车域网 办公网 传感网 射频识别 终端及感 知延伸层 有线接入 泛在网络业务支撑及运营管理 电信网 互联网 行业专用网 广播电视网 无线宽带 3G/4G/5G 移动接入 数字电 视广播 卫星 …… 1.7.1 泛在网络和泛在计算(续3) 泛网的关键技术 ⑴ 智能终端系统 ⑵ 基础网络技术 ⑶ 应用层技术 泛网与传感器网、物联网的关系 * 泛在网络 (物与物、 物与人、 人与人) 物联网 (物与物、 物与人) 传感器网 (物与物) 1.7.2 新信息服务 网络提供的新信息服务是网络发展的又一趋势。 Web技术使得人们成为消息的发布者,同时也成为消息的获取者,关键是访问的正确性和信息的价值问题。 应用服务提供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是一个很新的概念。ASP通常是一些服务公司,他们在远程的主机上部署、治理、维护应用程序,然后通过广域网向远端的客户提供软件的计算能力。ASP的客户租用ASP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只提供自己的业务数据(含租金)。 ASP将会发展成信息工具,如同电信公司。 * 1.7.3 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计算方式,供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云计算的定义: 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进行交付获得所需资源的使用模式。 广义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进行服务的交付以获得所需服务的使用模式。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 * 1.7.3 云计算(续2) 云计算的服务层次 ①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指用户通过因特网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的服务; ② 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as-a Service),指将软件研发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软件服务提供底层支撑; ③ 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as-a Service),又称软件运营(或软营),是一种基于因特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 * 1.7.3 云计算(续3) 云计算服务的特征 ① 基于虚拟化技术快速部署资源或获得服务; ② 实现动态的、可伸缩的扩展; ③ 按需求提供资源、按使用量付费; ④ 通过互联网提供、面向海量信息处理; ⑤ 用户可以方便地参与; ⑥ 形态灵活,聚散自如; ⑦ 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 ⑧ 降低了用户对于IT专业知识的依赖。 * 1.7.4 下一代网络 “下一代”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下一代因特网NGI(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另一种是下一代电信网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至今都没有统一的精确定义。 NGI的概念源于计算机界的IETF等组织。他们认为NGI就是“下一代因特网”,是一个“高可信网络”,NGN只是未来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 * 1.7.5 网络融合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