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建筑火灾扑救问题研究-防灾科技学院学报.PDF

我国古建筑火灾扑救问题研究-防灾科技学院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3卷第1期 防 灾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Vol. 13 No. 1 20 11年3月 J.of Disaster-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r. 2011 我国古建筑火灾扑救问题研究 王 皎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研究生二队,河北 廊坊 065000 ) 摘 要:古建筑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无法估量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但是近几年来,我 国发生多起古建筑火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古建筑结构特殊,极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又很难 施救。本文以我国古建筑消防现状为入点,分析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及火灾危险性,提出扑灭古建筑火灾合理 的战斗方法及战斗原则,为消防部队灭火提供参考。以期在发生火灾时能做到临危不乱,最大限度减少火灾 损失,更好地保护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古建筑;火灾;火场供水;火场通信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047(2011) 01-0047-04 0 前言 古建筑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 易于加工,此外木构架结构体系,具有高度的灵活 的财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极好见证。我 性,能满足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艺术要求,这使 国古建筑主要有寺院、庙宇、宫殿、楼阁、古塔、 得我国大多数古建筑在结构上具有空间高,跨度 宅院等形式。然而,火灾已成为这些宝贵遗产生存 大,榫卯结合,斗拱繁多等特点。这与以石材为主 的重大威胁。受环境影响,古建筑起火原因复杂, 的西方古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从而形成我国古建 一旦失火,损失又难以挽回。近些年来,文物古建 筑独特的结构特点[2] 。 筑惨遭烈焰涂炭的比比皆是:1998 年4 月4 日凌晨, 1.1 用电用火不规范 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建筑尧庙广运殿发生特大火灾, 古建筑内普遍存在“四多”现象。(1)可燃物 烧毁了广运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烧毁大殿面积 品多。古建筑的构件都是由木质材料制作的,燃点 2 2 1276 m ,烧毁大殿面积 1276 m 内尧王等泥塑像九 低,一旦遇到火源,燃烧速度快,火势蔓延快。(2 ) 尊,直接经济损失四百余万元;2003 年 1 月 19 日, 电气线路多。古建筑内大多数电气线路都是在五六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的道家名胜遇真宫大殿发 十年代铺设的,并且绝大部分都在可燃材料上,有 生火灾,至使一座保留千年的道教古刹毁于一旦, 的已经严重老化,还未采取穿管保护等措施。乱拉 教训极为惨痛。2010 年 11 月 13 日晨,清华大学标 乱接电线,违章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3)居住老 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起火,大火燃烧近 3 小时, 人多。这是古建筑的生活区存在的一个特殊现象。 造成学堂大约三分之一被焚毁。因此研究古建筑火 老人们缺乏用电用火的基本知识,发生火灾后不知 灾特点,探索古建筑火灾的战斗原则,对于扑救古 道报警,不知道正确逃生。(4 )使用明火多,古建 建筑火灾,确保古建筑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1] 。 筑内居住的人群大多使用炉火做饭采暖,还有烧香 拜佛的现象。 1 我国古建筑消防隐患大 1.2 旅游人员多,流量大 我国的古建筑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居于闹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多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