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面人的创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捏麵人的創新 .tw/10_lam.htm 民俗藝術捏麵人推廣的現況與發展: 捏麵人不只侷限在廟會、祭神的供奉上,捏麵人在民間日常生活中又作為一種吉祥性質的禮品相互贈送,泛用於婚葬嫁娶、壽日誕辰、節日慶典等民俗活動。因此兼有供奉、饋贈、玩賞、食用…..等多種用途。 台灣捏麵人多以玩賞、及宗教活動所運用,但由於台灣環境變遷,捏麵人以漸行沒落,年輕人不願傳承,擅做麵塑的師傅也改行放棄,使得此一傳統技藝日漸消逝,不過還有少數的糕餅老師傅繼續在傳承的技法,讓生在台灣的後人,可再見到傳統廟會山珍海味的捏麵藝術。 (一)捏麵人真正始自何時已不可考,但由出土於新疆土魯番阿斯塔那唐墓的麵製人俑和小豬,可推斷距今已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由此可知這項民間技藝起源很早。 (二) 捏麵人相傳三國時代孔明為渡江碰到江水暴漲,命廚子用米麵為皮,內包黑牛白馬之肉,捏製成人頭及牲禮模樣,陳設香案祭江,剎那間風平浪靜,萬里無雲,大軍因而得以順利過江。所以捏麵人又稱為「江米人」,因此後人均供奉孔明為捏麵人祖師爺。 (三)捏麵人唐宋時 期有記載:假花、假果、粉人做為祭品,和盛宴上所擺設的看席,以及各式各樣的看果。到宋元時,民間較大的宴會,常在入席前,利用麵粉捏製各人物鳥獸,供客人們觀賞作為一種席前招待。到了明末清初,每逢冬臘廟會趕集的時候,就會有背著長架小箱,以各種色捏麵置成各種人物虫鳥的捏麵人師傅出現了。這項傳統技藝逐漸為人們所遺忘,每當想起前人的智慧結晶,賦與每個小麵團生命的同時,不免覺得身為現代的國人有承傳這項文化資產的重責大任。× 捏麵人是一項非常具有中國民族色彩的傳統技藝,它原名是米雕人,又叫雕工米人,因為材料和語言的關係,在台灣叫它做捏麵人。由於麵人色彩鮮艷可以食用,所以非常受到兒童們的喜愛。可是這麼精緻的造型把他吃掉,實在覺得可惜。 從 HYPERLINK /question/question?qid=1206110703753 \l # \o 台灣 台灣現今的麵塑藝術而言,多以玩賞、及宗教活動所運用,但由於台灣的環境變遷,麵塑以漸行沒落,年輕人不願傳承,擅做麵塑的師傅也改行放棄,使得此一傳統技藝日漸消逝,不過還有少數的糕餅老師傅繼續在傳承「米粿雕」的技法,讓生在台灣的後人,可再見到傳統廟會山珍海味的麵塑藝術。 為了不讓捏麵人在我們這一代消失,近來台灣及大陸兩岸,愈來愈多人們願負起這份傳續捏麵技藝的責任,有人開班授徒,有人下鄉查訪,更有人將它發揚光大,使它成為一種藝術品,讓更多的人能體會並認識捏麵的巧思和意 匠之美。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