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讲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詩選】 古體詩介紹: 起源  1.漢時已有古詩,為「古詩」之名,實始於唐,係別於「近體詩」而言。 2.五七言古詩俱由「樂府詩」演變而成。五言詩至班固詠史詩才算正式形成; 七言古詩至曹丕的燕歌行才算 正式形成。而五古之形成早於七古。 3.為五言絕句的先驅。 格律、性質 1.五言為主,七言詩居次,亦有三言、四言、六言、雜言。 2.平仄不限 3.句數不限,不刻意講求對仗。 4.用韻寬,可隨口語,可轉韻。 5.格律比近體詩自由。 (三)演變 起源於兩漢(樂府詩與古詩為漢代詩歌文學的雙葩;漢代文學的主流為賦。) 成熟、盛於魏、晉,衰頹於南北朝,復興於唐宋。(唐近體詩產生後,仿效古詩者不衰) (四)流派及重要作家 1.五言詩當以古詩十九首為東漢後期的代表作,其首載於昭明文選,內容寫亂離生活、人生感慨,質樸自然, 極為動人。對於後世五言詩的影響極大。 2.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三人為領袖,建安七子為烘托。  A.曹操工於四言詩,其短歌行,古宜悲淳,為詩經以後絕無有的「四言詩」。  B.曹丕的七言詩燕歌行,是七言詩最早的成熟之作。  C.曹植的五言詩稱建安之傑。 3.魏晉時代:  A.嵇康、阮籍二人皆受老、莊影響,多虛無之言。  B.晉代詩人有潘岳、陸機,二人實開六朝輕綺之風。  C.晉末陶淵明亦長於五言古詩。鍾嶸推崇為隱逸詩人之宗。  D.山水詩興於劉宋,謝靈運為山水詩大家。  E.宮體詩起於齊、梁之間,綺靡而格低,外表艷麗,而內容實無可取。 影響:五言絕句自五言古詩來。 古代詩歌文學之最:1.最早的詩歌總集 古代詩歌文學之最: 1.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2.最早的詩文總集—昭明文選 3.最早的抒情長詩—屈原的離騷 4.最早的抒情組詩—古詩十九首 5.最早的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 庛 6.最早的文人五言詩—班固的詠史詩 7.最早的文人七言詩—曹丕的燕歌行 8.最早的詠史詩人—左思 9.最早的山水詩人—謝靈運 10.最早的田園詩人—陶淵明 (五)古體詩是六朝以前通行詩體,不講究平仄、對仗,是一種較少拘束的詩體;而古詩又因時代不同有所差異,一般而言,六朝以前古體詩限制較少;唐宋之後,因受近體詩間接影響,免不了參雜了近體詩的平仄、對仗與語法。古體詩又稱古風,可分為七種:1四言;2五言;3七言;4五七雜言;5三七雜言;6錯綜雜言。 *例: 七言       燕歌行      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絃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五言       古詩十九首之十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默默不得語。 五言的古風可視為正統的古體詩,作品最多。 樂府詩VS古體詩 樂 府 詩 古 體 詩 名稱 本官署之名稱,始於( 漢武帝 )之設立 古詩之名始於( 唐 ),以別於近體詩而言 作者 包括民間採集和士人仿作 除年代久遠外,大多為有名文人之作 音樂 可被管絃 不配樂,徒誦不歌 句法 句式自由,多長短句 句式多較嚴整,多五、七言 影響 ˙五言古詩自樂府發展而來 ˙七言絕句源自南北朝樂府小詩 五言絕句自五言古詩而來 時代 起於西漢,盛於魏晉南北朝 ˙五言成立於東漢?班固( 詠史詩 ) ˙七言成立於魏?曹丕( 燕歌行 ) 格律 可換韻,句數不定 風格 主記功述事,貴遒勁,多熱情之詞 主言情,尚溫雅,多含蓄之言 流變 後為詞取代 後演變為近體詩 發展 兩漢產生,南北朝最發達,沒落於隋朝,變調於中唐 兩漢產生,魏晉最成熟,沒落於南北朝,復古於唐宋 備註 ( 樂府詩 )與( 古體詩 )同為漢代詩歌文學雙葩 樂府詩、古體詩、近體詩比較 樂 府 詩 古 體 詩 近 體 詩 作 者 民間 士大夫 士大夫 音 樂 可歌 徒誦不歌 徒誦不歌 句 法 多長短句 多五言、七言 五言、七言 句 數 不限 不限 絕句:四句 律詩:八句 平 仄 不分 不分 嚴格 對 仗 不必 不必 絕句:不勉強 律詩:頷聯、頸聯 用 韻 可換韻 可換韻 一韻到底 風 格 遒勁 溫雅 五絕起於漢魏五言古詩; 七絕起於南北朝樂府 五律完成於沈佺期、宋之問; 七律完成於杜審言 內 容 以敘事為主 以言情居多 流 變 為詞取代 演變成近體詩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