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应激相关障碍.pptx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点难点;概述;1. 外部环境 小至交通拥挤,大至自然灾害或认为灾害等,以及其他理化、生物环境等。;多数调查发现,50%以上的女性和60%以上的男性一生中会经历一次严重的精神应激性事件。但经历应激性事件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存在很大差异。国外研究显示,经历过应激性事件的个体,多数会出现明显的心理反应,约6%~33%的个体会出现应激相关障碍。 ;精神病学(第8版) ;精神病学(第8版) ;;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一)病因;(二)病理机制;(一)侵入性症状群;精神病学(第8版) ;(一)诊断要点;(二)鉴别诊断;(一)药物治疗;精神病学(第8版) ; 是临床症状最严重的,预后最差的应激相关障碍。 ;延长哀伤障碍;延长哀伤障??( PGD )是指丧失亲人之后持续的哀伤反应,往往超过6个月, 难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缓解,又称为病理性哀伤,创伤性哀伤或复杂性哀伤。;1. PGD相关的临床症状紧密围绕丧亲事件,表现为持续性的、极度的痛苦体验。 2. 通常而言,PGD患者找不到生活中的自我定位,也不愿意接受生活中新的角色,难以再次相信他人。 3. 患者还会有情感麻木、孤独的感受,对未来的生活不抱有希望,个人的社会功能受到显著影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4. PGD患者出现自杀风险明显增高,也更容易出现高血压、心血管事件、肿瘤、免疫功能异常等疾病。;1. 亲近关系的人的离世。;(一)诊断要点;1. 正常的哀伤反应 哀伤反应是亲人离世之后的正常反应,但通常会在半年之内逐渐减轻,而PGD要求症状持续存在超过半年,症状的严重性迟迟未能缓解。;(一)药物治疗;(二)心理治疗;;适应障碍;(一)定义;精神病学(第8版);精神病学(第8版);精神病学(第8版);儿童期应激相关障碍;精神病学(第8版);(一)定义;1. 不明原因的退缩、恐惧、悲伤或者烦躁; 2. 不去寻求安慰或者对旁人的安慰没有反应; 3. 密切关注他人但不参与社交活动; 4. 不会去寻求支持或帮助; 5. 基本没有笑容; 6. 在将要被抱起时???会主动伸手; 7. 没有兴趣玩捉迷藏或其他互动游戏。 ;精神病学(第8版);精神病学(第8版);精神病学(第8版);(一)定义;1. 年幼儿童 表现为亲疏不分,对陌生成人过分亲近、完全无戒备的社交行为模式,同时有着不断寻求关注的行为。他们可以主动去接近陌生人,可以轻易被领走;完全没有社交边界,不知区分熟人和陌生人;为了吸引注意,可能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2. 童年中期儿童 表现为过分亲密的言语和肢体接触,以及不真切的情感表达,尤其是在跟陌生成人打交道时。 3. 青少年时期 同伴关系会受影响,可能表现为频繁的关系冲突以及依旧亲疏不分的社交模式。 ;精神病学(第8版);精神病学(第8版);精神病学(第8版)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