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脾胃病常见症状及治疗经验.ppt
十一、胃脘痛 论其治,寒有小建中汤,热用一贯煎,食滞用保和丸,郁用舒肝散,阴虚用养胃汤,瘀血用丹参饮,皆为常用之方,然有效与不效者。 虚寒胃痛,用小建中汤乃对症之施,但有服之不应者,投小柴胡汤则效,此乃仲景之法。“伤寒,阳脉涩、阴脉弦,弦当腹中急痛,先予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柴胡用量宜大,用白芍易黄芩。 胃痛偏热者,予百合乌药汤治之: 百合30g 乌药9g 本方行气止痛,凉润清热。 用治气郁化火,热积胃中之胃痛颇效。 肝郁化火胃痛,证见胃痛频作,胀闷不舒,心情不舒时加剧。药用: 蒲公英50g 金银花10g 陈皮20g 竹茹15g 甘草25g。 肝郁化火胃痛,久痛不愈者,地丁散主之: 公丁香10g 生地30g 白术6g 陈皮6g 川连3g 厚朴花5g 党参3g 麦冬6g 五味子3g 乌梅3g 甘草3g 本方具有舒肝解郁、滋阴生津、缓急止痛之功效。 寒滞胃痛、神经行胃痛、肝胃气滞之寒痛散: 九香虫9g 广木香3g 砂仁3g 檀香3g 甘草3g 上药共研极细末,分9包,每次1薄,日三次冲服。 本方治疗除因热而致者以外的诸般胃脘痛皆效。 胃阴不足而致的胃痛,证见胃脘隐痛、胃中嘈杂、灼热、便秘、口干。方药:七味胃阴汤 沙参 麦冬 石斛 谷芽 白芍 冬瓜子 甘草 主治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症。 胃痛屡发不可俱为虚证,其实证有二: 一是日久化热,年久胃痛有热向者,药用: 生栀子12g 连翘3g 川芎3g 姜汁五滴。 二是久痛入络,药用: 瓜蒌12g 红花3g 醋炒五灵脂6g 炙甘草3g。 肝胃不和之胃痉挛痛,方用延年半夏汤: 半夏12g 槟榔6g 桔梗3g 枳实3g 前胡6g 炙鳖甲10~12g 人参3g 吴茱萸3g 生姜3g 水煎温服。 应用本方指征: 1、凡见胃部时有剧烈疼痛,常波及于左侧胸部及肩胛部(先排除心脏病); 2、凡见患者喜曲其上体抵压疼痛部位,以图减轻疼痛者; 3、疼痛时发时止者; 4、多嗳气,呕吐后疼痛可缓解者。 脾胃病验方 六味平和汤 药物组成: 苏梗10g 香附10g 佛手13 炒麦芽15g 内金10g 砂仁10g 宗“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旨订方。主治:急慢性胃炎引起的胃脘痛, 加减法:脾阴虚者加山药、扁豆、白芍、天花粉; 胀痛属热者加川楝子、莪术; 胀痛属寒者加木香、沉香; 湿重者加杏仁、苡仁、白蔻仁; 泛酸者加左金丸; 大便干者加肉苁蓉、火麻仁; 恶心、呕吐者加竹茹; 虚寒者加乌梅、干姜、沉香; 气虚者加太子参、沙参; 有热者加连翘、栀子、蒲公英; 腹胀者合消胀汤(枳壳、莱菔子、砂仁); 湿热结胸者和小陷胸汤加藿香、佩兰; 气滞血瘀者合疏肝饮(柴胡、郁金、姜黄、薄荷)。 三合汤 药物组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