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干预.ppt

课件: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干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干预.ppt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 * 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概念: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血栓脱落可以起肺栓塞(PE)。 沉寂的“杀手” 住院患者大约 1% 死于肺栓塞 90% PE患者血栓来自下肢静脉 80% PE患者起病时无临床症状 2/3 PE患者死亡在2小时内发生 DVT的高危人群: 1.久坐职业者 2.孕妇 3.下腹以下部位手术者 4.吸毒者 5.肿瘤患者 6.心血管疾病 7.血液病 8.结缔组织病者等 DVT病因: 血流缓慢: 静脉壁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DVT病因: 1.静脉血流缓慢 常见于肢体制动或长期卧床的病人。静脉瓣膜的瓣窝内血流缓慢,且易产生涡流,是产生血栓的主要部位。 DVT病因: 2. 静脉壁的损伤 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等均不同程度地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 感染性损伤:较少见 DVT病因: 3、血液高凝状态 常见于:妊娠、产后或术后,创伤,肿瘤,长期服用避孕药等情况。 由于血小板数增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而造成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 DVT的临床表现: 疼痛:---- 最早出现 多出现在小腿腓肠肌,大腿或腹股沟等部位。 大多数病人自觉疼痛呈痉挛或紧张感,活动后加剧。卧床休息或抬高患肢可减轻。一般情况下疼痛出现后逐渐加重,并持续数天。 DVT的临床表现: 浅静脉曲张: 全身反应: 体温升高,心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等。体温一般不超过38.0℃,有些起病急促,疼痛剧烈,数小时内整个患肢出现肿胀,体温降低,发绀,足背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肿胀肢体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丢失,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的发生。 DVT的分型: 周围型: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征(+),即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 中央型: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脉曲张 混合型:血栓弥漫于整条患肢深静脉系统,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静脉行程可扪及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困难。 DVT的辅助检查 D-二聚体测定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DVT的常规检查方法) 血管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 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 螺旋CT静脉造影 并发症 1、肺栓塞:典型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2、出血: 溶栓治疗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特别应警惕胃肠道、颅内出血。 3、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在DVT形成后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下肢慢性水肿、疼痛、肌肉疲劳(静脉性跛行),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纤维变化,重者形成局部溃疡,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DVT的治疗 手术治疗:静脉切开取栓 药物治疗:静脉溶栓+抗凝治疗 介入治疗:导管直接向凝块内滴注药物溶栓 及保留导管内溶栓治疗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 中医中药 DVT是可以预防的 一般预防 机械预防 药物预防 DVT的预防---一般预防 戒烟,戒酒,控制原发疾病,控制血压及血糖 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偏瘫患者避免患侧输液 避免下肢输液 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 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 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 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 推广普及留置套管针 DVT的预防--一般预防 尽量避免术后无指征应用止血药 高危人群术后常规抗凝治疗 加强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宣教 抬高下肢,早期活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抬高下肢20°—30°,下肢远端高于近端,尽量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曲,影响静脉回流。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对高危因素或高凝状态的病人,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增加活动量。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4h就应开始做下肢抬高训练。不能下床者,应鼓励并督促病人在床上主动做足屈伸运,。不能活动者,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下肢腿部比目鱼肌和排肠肌。 DVT的预防--机械预防 抬高下肢: 抬高下肢20-30°,膝关节屈曲5°。 要求:患肢远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