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ZHONGGUO GONGBIHUANIAOHUAJINGPINJI
中国工笔花鸟画精品集
上
天 津
(全国优秀出版社)
中国花鸟画自有唐一朝兴起分科,经五代,随即进入工笔花鸟画的巅峰时期,“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形成花鸟画两大格局。尤其是黄筌的“勾勒填彩,旨趣浓艳”的工笔富贵画风,符合宫廷审美趣味,成为主
流,并在宋徽宗赵佶的倡导下,达到顶峰,写生谨细,蔚然大观。宋末元初,汉族士大夫聊以自娱的文人画
兴起,工细的画风成为了匠气的代表,自此,工笔花鸟画走入低谷,其间虽有王渊、吕纪、陆治、恽格等
大家相继出现,但其地位仍不及写意花鸟画。至清末工笔花鸟画仍没有跳出衰落不振的阴影,形式陈陈相
因,缺乏生气。直至现代,陈之佛不求力强色浓,创出宁静淡雅气韵的别具一格的清新画风振聋发聩,好
像沙漠中的绿洲,为工笔花鸟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80年代末,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更进入到一个新的变更时期。一批致力于工笔花鸟的画家包容并蓄,广览
博采,对传统艺术进行多方位,多视角的思考与探索。他们或向传统进行深层的挖掘,注重形象的精确与真
实;或采用西方绘画的某种形式因素,让传统工笔花鸟画吸收其他画种的形式和技法,追求新的审美趣味;
或采用新的材料工具,追求新的艺术语言。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他们的探索与实践多么的大胆和独树一帜,
他们都没有否定和抛弃传统,而是在创新的同时坚定地继承传统,仍然在以线为主要造型要素的基础上,追
求变化,来满足当代人丰富性的审美需求。
“勾勒填色”是传统工笔花鸟画最基本的技法,勾线的技巧也成为了工笔花鸟画家的基本功。线作为造
型元素,在唐代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如吴道子创造的“柳叶描”、“枣核描”、“莼菜条”等线条造型,
呈现了丰富多样的线型空间意象 ,被后人誉为“吴带当风”。由此“线”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第一形式语
言,成为人们“观物以取象”的一种符号表现,并造就了传统工笔花鸟画在绘画史上灿烂的一页。当代的工
笔花鸟画家并非机械地复制传统,而是运用传统的“线”的技法语言,在建构空间意象时吸取现代设计、构
成的意识与方法,将平面空间、矛盾空间、幻想空间、多视点空间以及空间的情感特征等空间图式语言纳入
工笔花鸟画创作中,打破以“细笔勾勒”为主的模式,深化古法,多法交融,从而拓展工笔花鸟画线型的空
间意象。
正如前文所说,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对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改造与创新是多样化的,集中体现在三个方
面,即:构图中强化构成意识;色彩表现形式多样;创作技巧的革新。
与传统工笔花鸟画相比,当代工笔花鸟画在构图方式上的突破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工笔花鸟画往往内容
丰富,作品视野宽广,场面宏大,构图饱满,并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绘画中“平面构成”原理,注重“点、
线、面”等构成元素在画面上的巧妙对比,遵循协调、均衡、韵律、节奏等审美原则,运用“分割”等形式
要素,不断创造新的形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色彩的创新上,除工笔重彩之外,当代工笔花鸟画还出现了工笔淡彩,色调单纯清新,如梦如烟,似
有若无,并且通过反复描绘并洗刷画面,去掉其浮华,最终呈现出朦胧、灰暗、静穆、清雅的美感,和“一
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超脱境界。当代工笔花鸟画家还借鉴西方油画的光色表现手法,运用逆光效果,
投影的表现,光色抽象处理和光色写实等手法,为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语言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
为了满足现代人全方位的审美要求,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技巧技法融合不同的理念,都出现在当代工
笔花鸟画作品中,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在颜料方面除了保持对传统的植物与矿物性颜料的使用外,丙
烯、进口水彩(粉)颜料、高温结晶颜料(又称岩彩)的综合运用,增加了颜色在作品中的表现力。为了探
索不同的语言形式,有的画家已经通过揉皱纸绢、浸渍画面、磋磨搔刮以及撒盐、冲水等技巧创造奇特肌理
效果。这类动笔前的多方制作,具有偶然性,但却可以获得难以重复的独特效果来增强笔墨的表现力,画面
的形式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与其它画种相比,由于客体的相对稳定和技法的复杂性,工笔花鸟画发展、创新的难度更大。许多时
候,在经历了艰苦的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