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画技法教学丛书
学画
树 木
叶建新 著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全国优秀出版社)
目
录
一、概论1
二、工具材料介绍4
三、笔法6
四、墨法8
五、色法10
六、构图及印章、题款的方法12
七、作品技法解析14
八、作品赏析35
学画树木
一、概论
一幅山水作品,无论笔墨反复,还是简约畅快,
大致都由树木、山石和云水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作
为实体表现的树木在山水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
作用。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从而造就了山水
画中时而挺立峻拔,时而屈曲虬劲,时而繁茂拥簇,
时而孤傲自居的情趣盎然的别样景致。树木的高低
错落,疏密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盘曲穿插,仰俯
顾盼,再加以笔墨浓淡干湿的描绘,其所形成的空
间意境和整体态势无一不影响着整幅画作的构成关
系和统一气势。在山水画中,树木起着一定的支撑
和平衡的作用。所以描绘树的线条尤须稳重、挺韧,
明确而不含糊,当然线条也须讲求枯湿浓淡的笔墨
变化,但为了画面的整体性,应注意要恰到好处。
宋、元、清三代是中国山水发展的三个不同历
史阶段,在这个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树的画法有着
明显的差异。宋代严谨缜密,发于自然;元代书画
相融,长于情理,而清代则略归程式,不无多变。
从北宋到明末,中国社会经历了起起伏伏,人
们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也随之转变,“淡”、
“远”、“静”、“寂”等隐逸的愿望几乎成了元明以
后画家们思想的主流。宋初到明末的六百年间,绘
画经历了元代的升华,由北宋末兴起的“以画为寄”
到以书法入于绘画的对线条的提炼,以自然风景为
对象的表现形式已趋近于完善,线条与皴法的变化 宋 李成 《寒林平野图》(局部)
已达极致。而进入明以后,山水画的画法逐渐地形
成了某种固定模式,呈现出更为理性、规范、程式 了对表现形式探索的自觉。《寒林平野图》笔致严谨,
的特点。 实有板实之嫌,但从他后来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其变
“思清格老,古无其人”——《圣朝名画评》 法与进步的过程,谨慎细致的描摹不见了,憨实严
中对五代、宋初的山水画大家李成的评价,并将他 肃的构图也没有了。只见丛林挺立,聚散得体,笔
的画列为“神品”。他自幼博览经史,长于诗赋, 墨松弛、自然。北宋初的李成画派形成后,继者蜂起,
他的山水画别具“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文人气息。 后人将他最典型的画树方法形象地称为“蟹爪”法。
我们来看李成的《寒林平野图》,两株巍然屹 所谓“蟹爪”法是与“鹿角”法相对而言的,
立的大树占据了整幅画面的主要部分,枝干劲挺, 是画小枝的方法。向上者称“鹿角”,向下者称“蟹
松叶郁然,荆楚小木,无赋冗笔,这正体现了李成 爪”。在北宋时期的画家没有将两种画法截然分开,
绘画的“毫锋颖脱”之特色。但李成所处的时代正 二者往往因枝杈的走向不同而同时出现在一棵树
是最讲理法最工写实的时期,因此绘画的抒写性、 上。明末之后则将两种画法简化成为两种独立的树
抒情性远逊于以书法入画的元代。《寒林平野图》虽 种,即“鹿角树”、“蟹爪树”。
严谨厚实,秩序井然,但严整有余而灵巧不足。北 作为树法组合的经典之作《幽谷图》,为北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钱币学与碑帖文献学.pdf
- 侵害财产犯罪疑难案例精析.pdf
- 青藏高原上的洮商.pdf
- 轻松商务谈判.pdf
-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最新精编试卷集.pdf
- 全息诊疗学-周建伟,张凡主编.pdf
- 权力结构中的行政诉讼.pdf
- 让学习更有效.pdf
- 人们的梦-李继宗著.pdf
- 人文旅游(第三辑).pdf
- 2025年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神经外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1年_真题-无答案10.pdf
- 2025年跨境电商物流数字化通关区块链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智能家居语音交互系统跨设备一致性用户体验分析.docx
- 2025-2026学年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岭南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年氢能源汽车氢气制备与储存技术创新方向.docx
- 2026-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技术路线与市场机遇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行业绿色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高等数学判断题41道.pdf
- 新能源行业储能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技术创新与成本降低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在能源行业综合效益评价中的应用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