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浩要第三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史纲浩要第三讲

一、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及 革命与改良的关系问题 1、从客观方面说明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发生不是少数人“情绪激荡”的结果,而是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发生的,具有历史必然性。 关于革命的发生,列宁说过:“要使革命到来,单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B辛亥革命就是在“下层不愿”和“上层不能”同时具备的条件发生的。 第一、遍布全国各地的群众反清运动。据统计,从1902年到1911年,各地民变多达1300多次。 第二、清政府一再拒绝立宪派要求速开国会、成立责任内阁的请愿运动,变本加厉地加强皇族集权,并于1911年组成“皇族内阁”,把一些立宪派人士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第三、民族危机更加深重,清政府更加投靠帝国主义,成为“洋人的朝廷”。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第四、清政府内部满汉权贵之间、汉族官僚集团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愈演愈烈,离心离德,分崩离析。 2、从主观方面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革命的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需要要主观条件,主观条件决定发生什么样的革命。主观条件就是阶级队伍的成熟,革命派的形成和成长——阶级基础,骨干力量,领导核心、革命政党、革命宣传。P52—54、55-57 第一、阶级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第二、骨干力量和领导集团。新学堂、青年知识分子、留学生,章太炎、邹容、陈天华是杰出代表。 第三、在各革命团体纷纷成立的基础上,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第四、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章太炎、邹容、陈天华等宣传革命的小册子。特别是与改良派论战,阐明了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推翻帝制,实行共和,并进行以变革土地制度为核心社会革命的必要性,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浙江馀杭人。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辛亥革命后,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章氏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 邹容(1885—1905),重庆巴县(今渝中区)人。 1902年春,他冲破重重阻力,自费东渡日本。1903年,他完成《革命军》的写作,署名为“革命军中马前卒”,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 ,阐述了反对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还揭露了满清政府对国人的压迫和屠戮,提出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6月,因《苏报》宣传《革命军》,章炳麟等人被捕入租界监狱。邹容奋起投狱,与章炳麟共患难。在狱中,邹容被折磨致病,于1905年4月3日卒于狱中,年仅20岁。 3、从革命与改良的关系方面说明中国革命的正义性、进而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对革命和改良要具体分析。完全抹煞革命,一味颂扬改良不对,反之亦然。 革命和改良本身并无褒贬之意,都是一国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途径。究竟采取哪种,取决于国家的历史状况、社会政治状况、阶级状况等现实国情。革命和改良都对中国近代历史起了推动作用。但改良最终被证明行不通。 第二、近代中国的革命,可以说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统治者逼出来的。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和不少骨干分子,并非一开始就主张以武装革命推翻清政府,而是经历了一段从改良到革命的过程。孙中山、章太炎都如此。 第三、革命固然有流血牺牲,但在改良行不通的情况下,是“救世救人”、治疗社会的捷径;不革命,容忍清王朝的统治,就意味着中国人民要长期遭受更大的痛苦和牺牲。 同时,革命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有破坏,但更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相辅而行,犹人之两足、鸟之双翼也。” 二、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三民主义的提出 2、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3、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1、三民主义的提出 16字政纲最早出现在1903年孙中山的《东京军事训练班誓词》中。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孙中山将16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2、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文档评论(0)

151****14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