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4月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Apr.2011
第11卷第2期 JournalofWuxiInstituteofCommerce V01.1lNo.2
林语堂的翻译美学观探析
——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缪静静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系。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林语堂的译作《浮生六记》,向西方人展现了清末中Ill一时夫妇恬淡而有情趣的生活。林语堂在翻译过
程中,借助不同的翻译策略,使原作的风采得以圆满再现。本文通过对此译作的细细解读.结合林语堂美学翻译思
想,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体现其所主张的翻译美学标准。
【关键词】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美学
315.9
[中图分类号】H 【文献标识码】A
一、林语堂与《浮生六记》 中.看他们追求美丽。看他们穷困潦倒.遭不如意事
林语堂(1895—1976),祖籍福建,从小聪明好的磨折.受奸佞小人的欺负.同事一意求享浮生半
学,1912年以优异成绩入读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 日闲的清福,却又怕遭神明的忌。”[1胁悖《浮生六记》
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文学是林语堂最见功底的译作.前后易稿不下十次.可
系深造,毕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赴德国莱比锡 见他对原作的钟爱和对翻译的责任。
大学攻读语言学。早期的教会学校就读经历以及多 二、林语堂美学翻译理论
年的海外求学生活为林语堂英文写作和翻译打下 研究林语堂的翻译.其翻译理论及主要的翻译
了扎实的语言基础。他用英语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曾 观是必要的前提和依据。林语堂关于翻译理论的文
经轰动了欧美文坛.而其作为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 章有《论翻译》、《论译诗》等。其中《论翻泽》是其于
的使者,凭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用自己的翻译作 1933年为吴曙天编著的《翻译论》作的序。是林语
品向世界传播着中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林语堂 堂最系统全面地论述翻译理论的文章.
的主要译作有《浮生六记》、《孔子的智慧》、《孟子的 林语堂开篇便提出:“谈翻译的人首先要觉悟
智慧》。 的事情,就是翻译是一门艺术。凡艺术的成功.必赖
个人相当之艺术及其对于艺术相当之训练。”[2】这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1763—1825)的
一篇题材较为广泛的自传。原著六记,现存四记.分 一提法使他成为中国翻译史上“翻译艺术论派”的
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浮 重要代表。林语堂的翻译美学论与其审美观和哲学
生六记》内容鲜活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 观相互统一:创作中,其提倡“性灵”,强调文学应以
生的参悟、对真情的褒赞以及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 平实、本真、自然为审美之本:生活中,其倡导艺术
追求。作者沈复和芸尽情享受自然和艺术之美的恬 地生活.“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
淡有情趣的生活.正是林语堂崇尚艺术的生活的最 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
佳样板。共同的精神追求使林语堂发愿将其译为英 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
文:“我现在把她的故事译出来.不过因为这样的故 下午。”[3]
事应该叫世界知道:一方面以流传她的芳名。又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