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334 — 《春秋經》「晉趙盾弒其君夷皋」書法探究
嘉 南 學 報 第 二 十 九 期
第 334~35 0頁,民國九十二年
C H I A - N A N A N N U A L B U L L E T I N
V O L . 2 9 , P P . 3 3 4 -3 5 0 , 2 0 0 3
《春秋經》「晉趙盾弒其君夷皋」書法探究
藍麗春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摘 要
春秋時代政治混亂,弒君弒父案件頻傳,孔子最重倫理綱常,為使亂臣賊子有所
畏懼,遂直書其事於《春秋經》中 。《春秋經》之書弒,有其特定的成規與義例,皆
為:先記時間,其次國名,再次為弒君者,而後為被弒之君;且被弒之君必書出其名
,弒君的兇手則有書出其名與未書其名之差別,以此作為判別此弒君事件孰是孰非暨
人臣弒君有罪或無罪的根據。
《春秋經.宣公二年》載云:「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皋。」此條記錄明
白書出弒君者「趙盾」之名,依孔子弒君書法成例,可推知弒殺晉靈公夷皋的兇手為
趙盾,並且孔子判定趙盾弒君有罪。唯據《左傳》述此事件之始末謂云「乙丑,趙穿
弒靈公於桃園」等等,明白指出晉靈公實為趙盾族人趙穿所殺,手刃靈公者為趙穿,
而《春秋經》書云「晉趙盾弒其君夷皋 」,兩者記載明顯不符合。
為釐清此歷史事件之真相,本文先從弒君者「趙盾與趙穿」之角度陳述此案之始
末過程,再以被弒者「晉靈公不君」之角度探討其孰是孰非;其後再析論「經書趙盾
弒其君」之撰寫書法,以探索孔子所以作此記錄之內蘊意義與筆削用心。經探究後發
現趙盾之弒君實非只是《左傳 》「晉靈公不君」等所載那般的單純,趙盾與靈公間有
一長達十三年之久的複雜歷史,其過程糾纏著錯綜的恩怨情仇與君臣心結,晉靈公被
弒如《左傳》所記兇手為趙穿,但主謀者卻如《春秋經》所載之趙盾,孔子不書趙穿
而書趙盾之名有其用心與大義。
關鍵詞:趙盾、晉靈公、弒君、書法、春秋經、左傳
前 言
春秋時代政治混亂,君不君、臣不臣之事層出不窮,弒君奪權之案件頻傳。孔子崇尚周文,最
重倫理綱常,尤其痛心此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的不倫事件,遂直書其事於《春秋經》中,以寓寄對
其人其事之道德判斷,總計《春秋經》經文中直接書弒者共有二十五件(1)。書寫之形式有其特定的
藍麗春 — 335 —
成規與義例,皆為:先記時間,其次國名,再次為弒君者,而後為被弒之君;且被弒之君必書出其
名,弒君的兇手則有書出其名與未書其名之差別,以此作為判別此弒君事件孰是孰非暨人臣弒君有
罪或無罪的根據。三傳解讀《春秋經》的弒君書法頗為一致 ,《左傳.宣公四年》云:「凡弒君稱君
,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公羊傳.文公十八年》謂云:「稱國以弒君者,眾弒君之辭。」
《穀梁傳.成公十八年》亦云:「稱國以弒其君,君惡甚矣。」是三傳解經,皆以為不書弒君者之
名,唯稱國人弒君,必是人君無道,舉國欲去之,則罪在人君不在大臣,故不書其名。反之,若罪
在人臣,則書其名以垂來世,借史椽之筆以撻伐其弒君之罪,此說亦獲學界的一致認同。
《春秋經.宣公二年》載云:「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皋」。此條記錄明白書出弒君者「
趙盾」之名,依以上所述之弒君書法成例,可推知弒殺晉靈公夷皋的兇手為趙盾,並且孔子判定趙
盾弒君有罪。唯據《左傳》述此事件之始末謂云「乙丑,趙穿弒靈公於桃園」等等,明白指出晉靈
公實為趙盾族人趙穿所殺。手刃靈公者為趙穿,而《春秋經》書云「晉趙盾弒其君夷皋 」,其記載
明顯與《左傳》不符合。按《春秋經》寓寄刺譏褒諱抑損之義,其筆削顯揚自有其用心,則此案孔
子書為「晉趙盾弒其君夷皋」之用意為何?上述依據弒君書法判定的:趙盾弒君有罪,又當如何解
讀始能契合孔子之想法?此即本文欲探索之重心。
趙盾與趙穿
魯宣公二年秋九月乙丑,
文档评论(0)